天水在线天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天水>>正文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花好月圆,实景版《苏蕙观灯》惊艳天水(图)
(2023/2/7 9:58:57)  来源:天水在线  打印本页

花好月圆,实景版《苏蕙观灯》惊艳天水

▲实景版《苏蕙观灯》

  元宵佳节之际,天水在线邀请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在人民公园上演实景版《苏蕙观灯》。苏蕙,字若兰,从小天资聪慧,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艳的书香闺秀,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所言皆属庸碌之辈,无一被苏蕙看上。后嫁于秦州刺史窦滔。《苏蕙观灯》描写了苏蕙等少男少女元宵节观赏花灯的热闹景象,和年轻人对爱情的向往与期待。

▲实景版《苏蕙观灯》

▲实景版《苏蕙观灯》

▲实景版《苏蕙观灯》

▲实景版《苏蕙观灯》

▲实景版《苏蕙观灯》

▲实景版《苏蕙观灯》

▲实景版《苏蕙观灯》

▲实景版《苏蕙观灯》

▲实景版《苏蕙观灯》

▲实景版《苏蕙观灯》

▲实景版《苏蕙观灯》

▲实景版《苏蕙观灯》

▲实景版《苏蕙观灯》

▲实景版《苏蕙观灯》

▲实景版《苏蕙观灯》

▲实景版《苏蕙观灯》

▲实景版《苏蕙观灯》

苏 蕙

  苏蕙(生卒年不详),字若兰,始平(今陕西武功县)人。是东晋陈留县令苏道质的三女儿。约生于前秦苻坚永兴元年(357年)。她自幼容貌秀丽,聪颖过人。相传她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三岁学织锦,十五岁时已懂描龙绣凤,纺纱织锦、作赋吟诗,可谓才貌双全。富家子弟上门求婚,均被她谢绝。

  苏蕙十六岁那年随父游览周原名刹阿育王寺,在寺西池畔看到有位英俊少年仰身搭弓射箭,弓响箭出飞出应声落地;俯身射水,水面漂出带矢游鱼。池岸有一出鞘宝剑,寒光闪闪,压着几卷经书。父女俩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自此,苏蕙与这位少年经常在寺相约,感情与日俱增。双方父母作主,窦滔与苏蕙遂于前秦建元十四年(378年)结为夫妻。婚后夫妻恩爱,窦滔屡建战功,后被秦王苻坚封为秦州刺史。于是,苏蕙随夫迁住秦州,居住在城西郊外的一处环境优美的庭院里。夫吏妻织,生活幸福美满。

  不料窦滔因功高位显,受奸臣所害(或某次窦滔借故违背苻坚派他攻打晋国的命令),苻坚一怒之下将他发配到流沙(今敦煌一带)戍边。在这段灰暗孤独的时光中窦滔结识了能歌善舞的赵阳台,并纳赵阳台为妾。

  丈夫长久不归,苏蕙思夫心切,悲伤不已,每日写诗抒怀,年复一年,竟写了七千多首诗。建元十八年(382年),苻坚又起用窦滔为安南将军,镇守襄阳。赴任途中,窦滔路经秦州家中。见到丈夫带来了小妾赵阳台,苏蕙顿生怨愤。苏,赵两人在窦滔面前相互抵毁,结果令窦滔对苏蕙日渐不满。去襄阳赴任时,窦滔要苏蕙同往,“苏蕙忿之,不与偕行”。因为她知道即使随往襄阳,也同样会被冷落而孤寂自守。窦滔只得带着赵阳台去了襄阳,苏蕙被留在家中伺候公婆。此后,窦滔断绝了与苏氏的音讯往来。

  不久,苏蕙就对与丈夫断绝往来的事情后悔起来。为了表达自己纯洁坚贞的爱情和分别后的痛苦与怨恨,也为了排遣孤寂,以消永日之长夜。苏蕙花了一年时间,耗精殚思,将自己的诗作用五色彩丝织成了长宽各8寸的诗文方绢,寄给窦滔。

  方绢共841字,组成上、下、左、右、纵、横回旋的天下第一奇文《璇玑图》。该图纵横各29行,每行29字,用五色丝线织成不同方阵,成为不同组诗。纵横、回环、跳间共能读出200多首诗。诗体繁复变幻,有三言、五言、七言,还有四言、六言。既有绝句,又有律诗,节奏铿锵,情真意切。

  窦滔读到这些情意真挚的悲切诗文,良心受到谴责,于是悔恨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反复吟诵,泪如雨下。随后,窦滔把《璇玑图》呈现给秦王苻坚。苻坚看后被苏蕙的才情所感动,特派人盛礼迎苏蕙到襄阳,又把赵阳台送回关中。此后,夫妻二人恩爱如初。

  织锦回文诗《璇玑图》是一篇举世无双的“亘古奇文,诗苑奇葩”,它确立了回文诗在中国古典诗苑中独树一帜的地位,是我国浩瀚文化苍穹中一颗极为璀璨耀眼的明珠。《璇玑图》的贡献已经远远超出了诗韵文化的范畴,涉及到汉字、汉语、修辞学的特殊应用。

  后人将苏蕙的回文诗《璇玑图》分为8图,可读4206首诗,诗意无穷。武则天对苏蕙的回文诗十分赞赏,称其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并为之作序。苏蕙的几千首诗文,经隋末战乱全部散落流失,无存于世,只有其回文诗《璇玑图》完整地流传至今。今天水市秦州区西关务农巷尚有织锦台遗址。

  据《天水县志》载:“织锦台,在县(今秦州区)西关二郎巷(今育生巷),传为晋南安将军窦滔妻若兰织锦回文诗之处。”清末明初还有石碑,上镌“晋窦滔里”四字。据巷内百姓说,1958年碑被拆除,作了阴沟盖,现已佚。 (《天水通史》)

情深才隽 巧手灵心

□李晓东

▲天水街头的苏蕙雕塑

  ▲天水街头苏蕙雕塑的基座上,分别刻有苏蕙织锦回文诗《璇玑图》以及唐代李白、杜甫的诗作《乌夜啼》、《江月》。 

  天水工作期间,我住处和市政府办公楼步行不到十分钟,路过人民公园门口,有一汉白玉女子塑像,头顶挽髻,面色丰润,衣袂飘飘,神情忧思。每天上下班路上,都要从她身边走过,两年来,不下几千回相遇。她,就是苏蕙。著名艺术家董晴野先生1985年树立,经30余年风雨,依然沉静端庄,自前秦至今1700余年,仍旧青春美丽。舒婷《神女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诗创作于1981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爱情自由的新潮,曾让多少人激动,感觉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四年后,苏蕙静静地出现在天水街头,可能地处西北的天水,还是思想保守,从没有人提议把这象征“从一而终”落后思想的塑像清除掉。春天垂柳依依,夏日荷花惜惜,秋季银杏灿灿,冬月白雪绵绵。塑像初立时的小朋友,现在已近40岁了,一代代人成长,在她身旁来来去去。天水,还成立了专门的苏蕙研究会,向这位才思和容颜永远年轻的异乡女子,表达思念与敬意。

  织锦回文的璇玑图创作于天水,苏蕙却并非天水人,其籍贯在始平,即今陕西咸阳武功县苏坊村。武功,是苏武故里,也是天下苏氏祖庭所在地。苏蕙是否为苏武后人,史无可证,同出一门,是确凿无疑的。而且,虽一为西汉,一为前秦,时间相差500年;一为男子、一为女身,性别不同;一为国守节,一为爱织锦,小大有别,但内在本质,却一以贯之。那就是,忠贞。

  苏武出使匈奴,因部将张胜参与谋反,事败被查,牵连于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躺枪”了,后果极其严重,匈奴人作势杀之,苏武亦欲自尽,后被放大冰窖中,卧雪吞毡,数日不死。支撑苏武活下来的,是完成出使任务,不辱使命的坚强信念。北海牧羊十九年,老友故旧卫律、李陵多次劝降,不为所动。公羊下羔,方可归国,绝无可能之意,非常明确。可以说,苏武,是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不可能之中。胡汉和好,苏武依然差点无法回国,汉天子上林苑射雁,雁脚有书的美丽谎言,方使苏武的磨难和等待,有了大团圆的结局。其情其志,千古流芳。《苏武李陵赠答诗》十余首,虽真伪与否,历来有争议,却是五言诗中精品,尤其徘徊凄测之情,感人至深。“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古人朋友间,喜以夫妻相喻,如果穿越,苏蕙的故事,其实与其先祖苏武,异曲而同工。

  苏蕙十六岁,嫁前秦秦州刺史窦滔,随夫任所,到了今天的天水。天水之名,得自汉武帝时“天河注水”的典故,西晋时更名秦州,今天水市核心区,即名秦州区。后因朝中小人谗言构陷,窦滔被判罪,徙放流沙,今新疆白龙滩沙漠一带。有意味的是,苏武牧羊之地,在今甘肃武威民勤县,并非常说的贝加尔湖一带。民勤县现有苏武乡,有苏武山,有“羊路”,相传为苏武牧羊所经之路,附近土墩,传为苏武为望乡而建,至今犹存,名野鸽子墩。天水、武威,今同属甘肃省,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张骞“凿空西域”,首开丝绸之路,而丝路之所以可长存不衰,苏武,甚至包括窦滔这样的出使者、流放者的一代代付出,如蚕吐丝般,把大道越织越宽广。从秦州到新疆,窦滔必经河西走廊,经过苏武持节牧羊之地,数百年前的先辈,成为窦滔、苏蕙夫妇的连接点,不知戴罪远行的窦滔过苏武山、望乡台,是否登台远望,放一只鸽子回家,探看独守空房的妻子,多情的苏蕙,却一定心随夫行,灵魂怀着如先祖一般的忠贞,走上漫漫黄沙。

  孰料,窦滔到流沙后,另觅新欢,纳歌舞姬赵阳台为妾,并带回秦州。“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营加棰辱,滔深以为憾。阳台又专伺苏氏之短,谗毁交至,滔益忿恨”,如果事仅止于此,便是通常的妻妾争风吃醋,小规模的宫斗剧情节,而且,父为陈留县令的苏家三小姐,也非省油的灯,把小妾欺负得够呛,夫妻感情也产生裂痕。“及滔将镇襄阳,邀苏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滔遂携阳台之任,绝苏音问”,事情越发严重,苏蕙拒绝随丈夫一同到襄阳。而且“忿之”,非常生气。在门阀士族制度兴盛的晋代,妻子公然不满丈夫纳妾,并因此拒绝随夫赴任,不仅不应该,简直违反礼法。于是,丈夫彻底不理她了。

(天水西关二郎巷,相传就是苏蕙织璇玑图的地方。)

  年仅21岁的苏蕙,独守秦州空房。“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对丈夫的思念与日俱增。天资聪慧,幼时多才,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的苏家三小姐,才思与情思一般婉转,把愁与恨、思与悲、情与爱,化作文字,寄入诗中,一针针、一线线,织入美丽的锦缎,成就千古奇迹璇玑图。天水西关二郎巷,相传就是苏蕙织璇玑图的地方。巷口原有牌楼,悬两匾,内匾书“古织锦台”,外匾文“晋窦滔里”,两边有联“莺花古巷秦州陌,云是苏娘旧时宅”,清代诗人杨蓉裳凭吊织锦台留诗,其中句子。

  织锦回文诗璇玑图原文840字,纵横各29字,以五色丝线,绣在八寸见方的锦缎上。历代帝王官宦、文人才士、少女怨妇,衷情于此。武则天雄才大略、以周代唐,女子称帝,五千年唯此一人,也为璇玑图感怀感动,亲自为之作序,赞“织锦为回文:五采相宣,莹心耀目。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为文章。其文点画无阙。才情之妙,超古迈今”,前文所引叙苏蕙窦滔事的文言文字,皆出武则天序言。

  武则天就璇玑图着意推求,得诗二百余首。宋高僧起宗,将其分解为十图,得诗3752首。明学者康万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玑图读法》一书,说明原图的字迹分为五色,用以区别三、五、七言诗体,后传抄者用墨书,无法分辨其体。康万民研究出读法,分为正读、反读、起头读、逐步退一字读、倒数逐步退一字读、横读、斜读、四角读、中间辐射读、角读、相向读、相反读等十二种,可得诗4206首。《璇玑图》至今已读出7958首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均有。或许,今后还会有更多的诗被解读出来。能读出多少诗,当然重要,但最本质的,还是蕴藏其中,对爱情的忠贞之心。后人感苏蕙之心,在璇玑图中央增加一“心”字,成今天所见的841字。“心”字,解读诗时,可能无用,却是全图之眼,可以说,无论读出多少诗,总题目就一个,“心”。这心,是忠于爱情之心,忠于爱人之心。爱情是排他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谓“后妃之德”,乃人性屈服于势力的无奈。苏蕙恶待赵阳台,是希望独得丈夫之爱,让丈夫回到自己身边,写回文诗,织璇玑图,是希望自己能到丈夫身边,各诗所述,皆怨妇思夫之情。试析几首:

  “夫妇恩深久别离,鸳鸯枕上泪双垂。思量当初结发好,岂知冷淡受孤凄。去时嘱咐真情语,谁料至今久不归。本要与夫同日去,公婆年迈身靠谁?更想家中柴米贵,又思身上少寒衣。野鹤尚能寻伴侣,阳雀深山早叫归。可怜天地同日月,我夫何不早归回?织锦回文朝天子,早赦奴夫配寡妻。”苏蕙虽然年轻,但心机绵密,用现在的话说,情商不低。本来自己吃醋,拒绝随夫前往,却为忌讳,说成要孝敬公婆,再说“柴米贵““少寒衣“,打出悲情牌,以触动丈夫。

  “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霜冰斋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这是被新人取代的旧妇发出的悲声,“从来只有新人笑,有谁知道旧人哭”,其实,旧人很早就哭了,璇玑图就是旧人哭之最著名者。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这首诗,反过来读也可以,而且水平超过正读,“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

  年轻的苏蕙性格刚烈,甚至在璇玑图中,也不忘诋毁情敌,“谗佞奸凶,害我忠贞;祸因所恃,滋极骄盈”,真可谓敢爱敢恨,有情有义,有才有巧的千古奇女子,今日天水白娃娃,其情其性,也似于斯。

  苏武北海牧羊十九载,终得归国,苏蕙织就五彩璇玑图,“然读者不能悉通。苏氏笑曰:徘徊宛转,自为语言,非我家人,莫之能解。遂发苍头赍至襄阳”,她想送给丈夫,却不直接寄出,借他人之口之力,以求窦滔解读之意送至,且再次明确,窦滔为“我家人”,也算动足脑筋、用尽心思,一个年轻、鲜活、有主意、不怯懦的女子形象,也因这些细节,更加立体。“滔览之,感其妙绝,因送阳台之关中,而具车、从盛礼,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赵阳台得到安置,窦滔、苏蕙夫妻团圆。

▲天水街头的苏蕙雕塑

  织绵回文诗璇玑图,留在文学史上,也让其作者进入正史,《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名蕙,字若兰,善属文。苻坚时,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玑图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其夫窦滔,也因此留名,假妻名而传千古。武则天从皇帝的角度“因述若兰之多才,复美连波之悔过”,文人雅士却没这胸怀,多为苏蕙不平,斥窦滔者,苏东坡好友黄庭坚有诗《织锦璇玑图》云“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只有英灵苏蕙子,更无悔过窦连波。” 清代诗人王士正诗《织锦巷》“慧绝璇玑手,当如弃置何?怜她苏蕙子,枉嫁窦连波。”

 

▲人民公园的苏蕙雕塑

  看天水在线报道,因时日已久,人民公园前门的苏蕙塑像,不久前更换成同样形态、更大的新像。去旧立新,当然好事,看网上照片,的确洁白晶莹了许多,璇玑图五色鲜亮,刻于基座,很是美观,像天水这座古城一样,日新又新。我却有些不舍,仿佛故人离去,他日再到天水,所见已非旧时苏蕙,唯回文诗璇矶图,魅力永存。

  作者介绍:

  李晓东,一九七四年生,山西武乡人,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任。曾任上海市委宣传部舆情处调研员、副处长,中央巡视组副处级、正处级巡视专员,中国作协办公厅秘书处处长,《小说选刊》杂志副主编,甘肃省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长(挂职)。研究方向为明清白话小说、中国现代戏剧、新时期文学,散文创作有“天风水雅——天水散文系列”“乡土·矿山系列”等。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正月初九,街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正月初九,12 天水在线预告|正月十二,秦州区 天水在线视频|武山县三堡九湾民 天水在线视频|西关古城文艺演出 天水在线视频|西关古城文艺演出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正月初八,上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大年初七,天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武山县“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