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洞天仙歌、扶贫工坊、“文化+旅游”……这一系列耳熟能详的热词,将五年来我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历程紧紧串联,见证着、记录着、吸引着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推进会)
“十三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文旅系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文物和旅游发展的指示批示精神,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旅产业、保护文化遗产为重点,不断加强公共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体育活动常态化展演,持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大力推进文旅融合,积极探索景区体制改革,努力践行全民健身理念,在文化、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文物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和显著成效,为全县文旅事业的发展、省级文明县的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文化、精神动力支持。

(武山县举办全域旅游专家论坛)
近年来,武山以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从景点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乡村游、自驾游等齐头并进,形成了全域旅游大发展的良好格局。“十三五”期间,我县累计接待游客101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6.7亿元,年均增幅分别为14.6%和16.8%。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截止12月底,全县共接待游客210.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为6亿元。旅游接待单位从2015年的180家增加至目前的234家,其中宾馆饭店17家,景区景点5家,旅游购物50家,农家乐144户,休闲娱乐场所16家,旅行社服务网点2家。

(全域旅游坚持规划引领)

(全域旅游消费扶贫活动现场)

(索鸿宾调研全县文旅项目建设情况)

(马勤学调研全县文旅项目建设情况)

(万亩油菜花海)

(旅游接待连年增长)

(祈福文化旅游节成为名片)


(拓宽宣传营销 打造旅游品牌)

(提高配套设施打造旅游新环境)

(举办全县旅游线路自驾游活动)





(旅游商品丰富多样)

(积极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加强环境整治创建文明景区)
“十三五”期间,我局着力推进招引文旅项目,重点构筑以项目为支撑的文化旅游新格局,形成了既有“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又有“铺天盖地”小项目的良好发展局面。积极争取资金5400余万元,建成龙台镇董庄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木梯寺景区抢险加固和景观提升工程,武山县水帘洞鲁班山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启动了龙台镇马年村万亩油菜观光基地建设项目。2016年至2020年,投入资金1361万,新建旅游厕所46座,改建4座。总投资8919.18万元的武山县山丹镇鸳鸯玉特色文化小镇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总体规划及设计单位资格预审工作。以农家书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和文艺表演队伍为主的“乡村舞台”实现了344个行政村全覆盖。公共体育场地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完成了占地19.69亩的武山体育馆以及6个乡镇农民健身中心,在县城铺设了总长3.2公里的健身步道,已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县、乡镇、行政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

(加强公共文化建设)

(加强乡村旅游发展)

(马年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水帘洞鲁班山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马年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

(山丹镇鸳鸯玉特色文化小镇全景图)

(新建旅游厕所强化旅游基础设施)

(县城健身步道)

(木梯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公共文化建设项目)
(加强文物保护)

(加强非遗传承)

(公共体育场地覆盖率进一步扩大)
(文旅融合新发展)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