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9日,武山县委书记索鸿宾带领县委办、扶贫、人社、财政、税务、金融办等单位负责人,专题调研“扶贫车间”建设运行工作。他强调,要紧盯脱贫时序和群众增收,加快培育壮大扶贫车间,广泛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切实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坚决打赢打好整县脱贫攻坚战。
索鸿宾一行深入到大林技校扶贫车间、鸳鸯和桦林两镇扶贫车间,实地了解了车间的运行模式、贫困户就业、产品销路等情况,并与车间工人亲切交流,详细询问她们的务工收入、生产生活情况。

索鸿宾指出,脱贫攻坚关键是致富产业。建设扶贫车间就是为了增加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的门路,让贫困群众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索鸿宾强调,人社、财政、扶贫等部门要紧密协作配合,不断完善“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百姓参与”的模式,加快制定完善相关奖补政策,协调解决扶贫车间在建设运行过程中的融资等难题,最大限度减免扶贫车间用水、用电、厂房租赁等费用,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让扶贫车间遍地开花。要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培训和咨询服务,结合工作中掌握的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帮助和指导车间转型升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人力和资源优势,拓宽产业门类,加快建设服装加工、麦秆画、柳编、竹编、玉器加工等类型多样化扶贫车间。各乡镇要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整合闲置的校舍、老旧村委会和可利用的房屋,在镇区、人口较多的村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实现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地致富”。要加大车间用工信息宣传力度,引导贫困群众和返乡青年就业创业。扶贫车间要合理建立劳资关系,尽最大努力提高贫困群众收益,一方面促其增收,另一方面调动工作积极性,努力创造出更大效益,实现扶贫车间和贫困群众的双赢。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