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武山>>正文
武山:豆角和中药材擎起群众增收致富“顶梁柱”(图)
(2018/8/10 10:09:46)  来源:武山县信息中心  打印本页

  近年来,武山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整县脱贫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积极宣传动员,因地制宜发展豆角和中药材产业等周期短、见效快的富民产业,有力加快了群众增收致富步伐。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做大产业规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元富民产业发展,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富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为了积极推广豆角和中药材种植,组织农业部门和乡村两级干部赴陇西、岷县等周边县区学习先进经验,逐村逐户宣传动员,通过对比算账、观摩学习等方式,动员引导群众提前预留地块,掌握种植技术,在西部浅山区、北部干旱山区、南部浅山区、南部高寒阴湿山区等4个贫困片带压粮扩经,因地制宜发展豆角和中药材产业。按照不同海拨地域条件,在全县15个乡镇普遍发展豆角,指导群众错时播种,实现了豆角错季种植、均衡上市,保证了豆角销售价格的持续稳定。全县种植正茬豆角3.6万亩,复种豆角1万亩,当归、冬花等各类中药材5.5万亩,贫困户户均种植豆角或中药材达到2亩以上。目前,正茬豆角已陆续进入采收旺季,预计每亩产量2000公斤以上,每公斤平均价格2.5元,亩均收益达5000元以上,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是创新扶持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县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连续两年落实豆角产业奖补资金10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县财政又为豆角和中药材产业分别列支800万元和400万元奖补资金,为农户免费供应支架、有机肥、种子等农资,切实提高贫困农户发展豆角和中药材等富民增收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协调金融机构落实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推出“陇菜通”、“惠陇通”等信贷产品,创新“银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金融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建立健全产业发展风险补偿机制,为豆角和中药材收购、加工、销售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有力维护了市场的健康平稳。

  三是坚持龙头带动,延长产业链条。在建成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和乡镇农贸市场的基础上,启动新建了一批产地微型市场,发展壮大了一批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运销经纪人,大力推行农超对接、电子商务、定点直销等销售模式,第一时间把武山豆角推向全国市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洛门5万吨冷链物流、金鑫万吨冷链物流等项目加快建设,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在调节市场供销、降低产业风险、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扶持金陇公司、森源果蔬、青露果蔬等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豆角精深加工业,建立了“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初步形成了贮存、加工、包装、运销一体化的营销体系。不断强化中药材产销对接,结合农村“三变”改革,从扶贫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分配到50个种植中药材的重点贫困村,每村20万元本金入股甘肃伏羲药业,按每年10%股息给予每个入股贫困村2万元的分红,由入股村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每村帮助1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通过“企业+种植大户+贫困村+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村+农户”等模式,有效建立了中药材种植户与加工销售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是打响知名品牌,畅通销售渠道。制定了严格的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广泛推广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加大产地环境保护和产品安全检测,在全省率先建成“武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健全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武山豆角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瑞德园脱水架豆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武山豆角成为了真正的绿色蔬菜、放心蔬菜。积极参加全国、打全省参加各类农产品推介活动,努力将武山豆角、中药材等农产品推向全省、全国市场,进一步打响品牌优势,不断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充分利用县内蔬菜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与贫困群众签订了保底价收购协议,当市场价格低,影响贫困户收益时,按照每公斤1.6元保底价进行收购,确保贫困群众种植收益稳定。目前,以洛门蔬菜批发市场、金鑫物流、青露果蔬等企业为龙头,洛门、温泉、四门等乡镇产地市场为中心的蔬菜产销网络正在高效运转,共收购豆角1.1万吨,平均收购价格每公斤达到3元。县内外冷链、储藏企业也积极参与豆角的收购加工销售,武山豆角热销兰州、西安、郑州、大连、太原等地,有力提升了群众种植效益,为实现整县脱贫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

摄影相关图片
麦积山大道改造工程正在全速推进 秦州大道项目正在全速推进(图) 贵州剑河苗族同胞欢度“祈雨节” 迎酷暑 登长城(图) 致敬,高温下的工作者!(图) 济南大明湖夏日荷花盛开(组图) 致敬,高温下的工作者!(组图) 为城市建设者“送清凉”(图) 让“温暖”的凉意在酷暑中传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