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讲习所 传播致富经
——武山县四举措全力办好脱贫讲习所

为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坚决打好打赢整县脱贫攻坚战,今年,武山县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为出发点,在全县范围内开始建立“脱贫讲习所”,开展以脱贫之星讲经历、产业大户讲经验、帮扶干部讲政策、涉农专家讲技术、法律专家讲法规、乡贤模范讲风尚为主的脱贫讲习所“六进六讲”活动,通过各类先进典型讲述“致富经”,激发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和决心,让他们干有方向、干有激情、干有成效。

注重规范运作,筑牢讲习阵地。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的标准,分别设立乡镇和村两级讲习所,乡镇讲习所设在乡镇政府会议室,由乡镇党委书记任所长、乡镇长任副所长,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和站所负责人、各类专家、行业骨干任乡镇讲习员。村级讲习所设在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由乡镇包片领导任所长,第一书记(帮扶队长)或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任副所长,第一书记、帮副队长和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乡贤道德模范、脱贫之星任村级讲习员。

多方协调配合,优化讲习队伍。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工部和各乡镇联合,从历年脱贫户中生活面貌前后对比明显、示范带动效应大的脱贫户中遴选脱贫之星讲习员,向广大群众讲经验历、讲感悟,提振尚未脱贫人口脱贫信心;县农业、林业、畜牧等单位和各乡镇联合,从种植、养殖、劳务等产业方面发展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致富能手中遴选产业大户讲习员,向群众讲授产业由小做大的历程、发展产业的经验、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并鼓励产业大户与贫困户结对子,为脱贫想法子。县委农工部和各乡镇组织召集贫困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长和工作队员构成帮扶干部讲习员,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中央和省、市、县各级扶贫政策和全县脱贫思路。农业、林业、卫计、畜牧、科技、果业、蔬菜、劳务等相关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土专家构成涉农专家讲习员,开展劳务培训、种养殖技术培训、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各类讲习。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构成法律专家讲习员,开展普法宣传、纠纷调解、矛盾排查等工作,推动群众遵纪守法,邻里和谐,家庭和睦。县委宣传部和各乡镇从道德模范、武山好人等县、乡两级评选出的先进典型中遴选乡贤模范讲习员,就地或交叉开展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宣讲。

创新方式方法,提升讲习质量。按照集中和分散相结合、乡镇和村组为重点的原则,将讲习分为固定和流动两种方式。乡、村两级讲习所设在乡镇政府会议室和村委会会议室,承担课堂式大宣讲、互动式小组会等固定讲习任务。流动讲习以方便群众为原则,综合运用广播会、群众会、文艺宣传队、乡镇“夜校”等各种讲习形式,实现了哪儿有贫困户,哪儿就有讲习所。在讲习内容确定上,以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各讲习所结合讲习员专长,列出讲习“菜单”并向群众宣传和公布,由群众根据发展需求“点菜”,讲习所所长安排“上菜”。
强化监督评估,确保讲习效果。为充分发挥讲习活动开启民智、凝聚民心、发挥民力、推动民富的作用,各讲习所在认真组织人员集中授课的同时,更加注重讲习计划表及签到册、讲习图片、讲习记录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同时,成立了县委办、政府办、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督查室、扶贫办等单位组成的讲习所“六进六讲”活动评估小组,定期对乡、村两级讲习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结果运用。目前,脱贫讲习所“六进六讲”活动在武山已全面开展,150余名讲习人员已全面下沉到村开展培训100余场,培训群众1万余人次。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明显增强,“等、靠、要”的思想逐步摒弃,靠自力更生、辛勤劳动改变贫困的干劲和决心不断激发,奋起脱贫的贫困户越来越多。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