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山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甘肃“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聚焦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新要求,突出抓主抓要,重视落细落小,坚持破题解难,强化常态长效,不断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幸福美好小康武山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从严传导压力,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
注重压力传导。县委坚持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出台50多个规范性文件,建立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建“三包三联”制度,形成了县委常委会定期研究党建、县委书记经常部署党建、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包抓指导党建的工作机制。坚持抓乡促村,上下联动,县乡村三级建立“三张清单”,确立“支部规范、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的党建工作思路,加大基层党建在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的权重。

注重整改落实。健全落实“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县、乡镇、部门每年开展一次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工作,形成了述前调研、述中评议、述后整改相互衔接、配套有序的综合性党建责任述职体系。建立工作例会、季度通报、定期研究等日常工作制度。严格落实抓党建“四挂钩”制度,将平时督查、观摩考核、述职评议的结果,与单位干部选任、评先选优、经费拨付、教育培训直接挂钩,压实了党建责任。
注重督导问责。严格落实“一督查二警告三通报四问责”办法,通过基层党建“大查大比”,专项督查,下发通报,定期对乡镇、县直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提醒谈话,构建了党建工作“通报、函询、约谈、反馈”联动互通体系,确保党建工作任务有效落实,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大抓党建、大抓基层的浓厚氛围。

筑牢思想根基,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聚焦“四风”问题,深入推进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广泛采取集中时间学、讨论交流学、宣讲辅导学等方式,提升学习效果。采取“面对面”与“背靠背”、“个别听”与“集体谈”、“走进群众听”与“组织群众提”相结合的办法,征求意见建议2.4万多条,涉及“四风”问题8000多条,梳理整改 “四风”问题1361条。各级党组织对照“四面镜子”,高质量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达到了红脸出汗、治病救人的目的。全力开展正风肃纪、推进专项整治,减少各类会议和文件简报,清理办公用房,确保了整改实效。

高标准严要求,全面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县委常委会坚持以身作则,县四大组织主要负责人带头抓学习、讲党课、搞研讨,示范带动了其他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各基层党组织书记从严搞教育。建立研讨材料“三审核一备案”制度,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查找 “不严不实”问题279条,建立问题清单,全部整改落实。同时,在全县组织开展领导干部“为官不为”、党政机关“庸懒散软”、基层组织“三多”问题、信访积案和规范乡村干部侵占惠民资金、规范用权行为、干部档案专项审核、规范干部调动等“4+4”集中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持续用心用力,强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县委常委会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基本职责工作、会前学习党政党规党纪等15项制度,开展专题学习研讨31次。各级党组织集中学习16690次、专题研讨4750次,讲党课3820次,培育示范点160个。全面落实“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组织800多个党组织、1.8万名党员统一开展学习教育和党性实践活动,进行党性集中体检。同时,扎实开展农村“先锋富民”、社区“先锋惠民”、机关“先锋为民”、窗口单位“先锋便民”、医疗单位“先锋护民”、学校“先锋育才”、两新组织“先锋兴业”七大行动,各级党组织共承诺事项6500多条、党员承诺事项8.7万多条。

抓基层打基础,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抓班子,强队伍。深入实施“能人引领”工程和“源头培养”计划,结合村社“两委”换届,选举产生村干部1214名,调整村社干部385名,其中村党组织书记77名,呈现出调整面大,村社干部趋于年轻化、结构比例合理化,带富致富能力、文化程度和党员群众参与率提升特点。注重从现任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务工人员、村医村教等优秀人才中培养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培养储备后备干部1993名。采取上级派、内部选、领导兼等方式选任其他领域党组织书记215名,选派88名优秀党员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

抓质量,优结构。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公示、票决、预审、责任追究等制度,五年来,全县新发展党员2578名,实现35岁以下、高中学历以上“双过半”。制定党员档案管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党员干部行为规范等3个办法。大力实施先锋引领行动,积极评选表彰“武山先锋号和先锋岗”。全面推行以设岗定责、公开承诺、志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必修课”与以服务改革发展和服务党员群众为主题的“选修课”相结合的组织生活常态机制。

抓培训,提素质。连续三年实施“万名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90多期,培训党员和干部4.1万多人(次)。采取“221”教育培训模式,每年对344个村“两委”正职进行集中轮训,选派365名优秀村干部参加省市调训,乡镇每年对1164名村组干部集中轮训2次。建立党员教育智慧云平台,开通“武山党建”微信,关注用户达到4600多人。
抓两头,带中间。积极推进“两线三片百村”党建示范网络工程建设,培树各级各类党建示范点106个,北顺村党委被党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制定了“1套整改方案推进、1名领导干部联系、1名下派书记帮扶、1名组工干部包点、1个双联单位挂钩”的“五个一”整顿转化机制,建立任务清单,细化工作责任,通过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联村、乡镇干部驻村,向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五年来,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346个。
抓统筹,促服务。集中整治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全面推行社区党建 “254”工作法和网络化管理,组织1800多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优化各领域党组织设置,狠抓“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全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分别达到64.2%和81.6%。健全完善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加强公办学校党组织建设。县建立政务服务中心、乡镇建立便民服务大厅、村社建立便民服务点,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县乡村三级互联互通。
抓机制,重管理。落实支部规范化建设制度,制定乡镇党建办10项职责,建立月例会、清单管理、过失登记、跟班培训等机制。全面实行村组干部任前试用、部门联审和县级备案制度,健全以选任、岗位、档案、培训、目标、绩效、激励、监督等村干部8项管理制度。落实村社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坐班值班和便民代办制度。通过开展“记台账、晒工作、争积分、比贡献”、驻村工作指导组和驻村住夜,促进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

坚持抓乡促村,全面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选优配强扶贫力量。县委把最优秀的干部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集中,结合乡镇换届,从脱贫攻坚实绩突出的基层一线选拔37名优秀年轻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为15个乡镇选配党委专职副书记和党建办主任,择优选派315名中青年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科技特派员,组织全县1600多名乡镇干部包村包户,实现了156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或乡镇大学生干部、科技特派员、帮扶工作队和干部联系贫困户“五个全覆盖”。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落实党建经费逐年倍增机制,县财政每年用于基层党建经费达1000万元以上,村级办公经费平均每村将达2.5万元、社区达6万元,村干部平均报酬将达1.8万元、组干部达0.54万元。每年对离任村干部发放生活补贴,列支20万元重奖优秀村干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县通行政村水泥路、行政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通自然村道路全部实现砂化硬化,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着提升,“蔬菜主导、多业并举”的富民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强化基层基础保障。采取“财政支持、党费补助、单位帮扶、乡村自筹、整合项目”等办法,高标准新建和改扩建“8+2”模式村级活动场所309个,156个贫困村阵地建筑面积平均达220㎡。全面建成15个乡镇“六小工程”。加大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力度,全县34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有村级集体收入的目标。

积极创新服务载体。全面推行 “党建+”模式,组织102个县直机关党组织与156个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共建、28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与1.32万户贫困户结对联系。扎实开展“先富帮后富、党员帮群众、同奔小康路”活动,组织73个富裕村党组织与贫困村党组织、920名党员致富能人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形成了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脱贫奔小康新格局。
今天的武山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在新的长征路上,武山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韧劲、真抓实干的作风,振奋精神、砥砺奋进、再接再厉,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书写建设幸福美好新武山的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