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武山>>正文
武山:细长豆角成助农增收“香饽饽”(组图)
(2017/7/15 20:32:17)  来源:武山县信息中心  打印本页

(西梁旱作农业综合示范区)

 

(西梁旱作农业综合示范区豆角交易市场)

  麦黄六月,武山大地处处麦浪滚滚,麦香迷人。走进武山县西梁旱作农业综合示范区,成片的豆角长势正旺,农民们正在田间地头忙着采摘豆角,一辆辆满载豆角的农用三轮车穿梭在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有政府扶持,我们种植积极性更高

  城关镇南峪、磨儿村,是武山县“菜—粮—油”两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及高原夏菜种植示范区,正茬、复种架豆种植深得当地群众认可。

(西梁旱作农业综合示范区)

(西梁旱作农业综合示范区)

  “我已经连续种了五六年了。刚开始也犹豫不决,害怕种植时没技术,采收了没销路,更害怕投入收不回。好在这几年政府持续扶持,免费为我们提供竹子、地膜、种子等农资和农具,及时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指导、联系收购客商,‘一条龙’服务彻底消除了我们的顾虑,让我们的种植积极性更高。现在不用政府说,我们自己就提早种上了”。说起这几年豆角的种植历史,磨儿村种植户王丑定感触颇深,“孩子们都在外地,我老婆得看管两个孙子,家里还有好多土地,我又不能出门打工,多亏了种植架豆,才多了一份收入。”王丑定说,他今年种的2亩正茬架豆已经上市了,估计收入1万元以上。“复种的也有1亩多,现在长势也不错,要是赶上好价钱,也能卖不少钱。”

(采收豆角)

(田间豆角交易)

  近年来,武山县坚持因地制宜,把豆角种植作为发展富民产业、助推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45311”现代农业产业推进计划和《武山县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全力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在去年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列支1000万元,大力实施豆角产业扶贫工程,全县推广种植豆角5万亩(正茬3万亩,复种2万亩),每亩收入可达到3500—5000元,豆角产业已发展成为武山种植区域最广、面积最大的高原夏菜,也是群众增收最快的富民产业。

正茬+复种错茬,既方便管护又能保增收

  炎热的午后,正好赶上一场阵雨,雨后的空气里有一丝丝的凉意,却说不出的舒爽。

(田间豆角交易)

  洛门镇林坪村依山势而形成的层层叠叠的梯田里,金黄色的麦田和绿油油的豆角叠致错落,硬化一新的水泥路穿村而过,蜿蜒出村伸向远方。路旁的地块里,辛勤的农民们趁着雨后的凉意采摘豆角。

(采收豆角)

  正在地里采摘豆角的洛门镇林坪村农民录应新说,他家今年种植了6亩豆角,其中正茬4亩,复种2亩,“早的晚的错茬种,一来是能保证及时管理采收,二来也是为了错开上市时间,卖上好价钱。”近年来,经过农业部门试验、示范、推广,双垄沟正茬种植、油菜茬复种地膜豆角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也得到了种植户的广泛认可和支持。“错茬种植,总有一茬能赶上好价钱,人手也能错开,这几年我们大家都这么种。”

(采收豆角)

  “从实际来看,我们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示范错茬种植这种模式是科学的,目前,全县油菜茬复种豆角占30%,小麦茬复种豆角占10%、正茬豆角占10%,实现了错季种植、均衡上市,既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有能保证群众增收。”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李书寿说。

产销深加工全产业链条  每个环节都能挣到钱

  李明双是洛门镇新关村人,每到夏季,他总是早出晚归,忙着到地头收购豆角,到恒温库、农产品加工公司交付收购来的豆角。

(田间豆角交易)

  “我收豆角已经连续五六年了。大体上来说,一年比一年行情好。你看,今早上我一会儿就收了上千斤。”李双明指着装满豆角的三轮车说,“今年行情比较好,收购价格也比较稳定,因为每年都来,这一沟(南峪沟)的人多半都喜欢卖给我。”

  问及收购豆角的去处,李明双告诉笔者,不用长途转运,直接拉到洛门恒温库或者农产品深加工公司,他们当场就能分拣装运或者运到厂房开始深加工,避免了滞销、难销等问题,很方便。

(洛门青露果蔬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分拣豆角)

(洛门青露果蔬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分拣包装豆角)

  在洛门青露果蔬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笔者看到,往来运送豆角的车辆络绎不绝,满车的新鲜豆角甫一卸车,就被分拣包装,转运到西安、西宁、郑州、大连、太原、兰州等城市。据青露果蔬开发有限公司销售部负责人介绍说,今年豆角上市以来,该公司每天平均收购架豆45吨以上,生产旺季日收购量超过70吨,需要两三百人加班加点分拣包装。

(工人将豆角运往恒温库预冷)

  “我们家就是种豆角的,白天我摘了在地头卖了,晚上或者不下地的时候,就来冷库装拣,可以拿到两份钱”。正在分拣豆角的康大妈说,和她一起分拣豆角的,既有和她一样的种植户,又有当地剩余的妇女劳动力,还有陪读的学生家长。“离得近,一天挣百十块钱既可以补贴家用,又不耽误顾看孩子,挺好的。”王新燕的两个孩子都在洛门读书,作为陪读妈妈,她很满意这种务工方式和收入。

(金陇公司工作人员正分拣深加工豆角)

  据金陇公司负责人介绍,“盛产时期,豆角一斤能卖一块七八,次一点的也能达到一块二三,经过洗、晾、烘等深加工程序的豆角,不仅解决了菜农销售难题,延长了贮存时间,还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一斤能卖到十二、三块钱,刨去加工成本,比直接销售效益翻了好几番。”豆角经过深加工,既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又减小了菜农种植和销售风险。

  自己种或者到恒温库、加工公司从事分拣包装、深加工,可以说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最终消费,每一个环节都是钱。

(金陇公司工作人员正分拣深加工豆角)

  近年来,武山县大力提升集生产—销售—冷链仓储—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优势,以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洛门、四门、高楼、温泉等乡镇农贸市场为中心、微型产地市场为依托的蔬菜产销网络正在高效运转,县内冷链、贮藏企业提供产销信息,迅速组织收购,实现了及时顺畅地把武山豆角推向全国市场。金陇公司、森源果蔬等一批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了集万吨果蔬恒温库、拣选分级、配送管理为一体的金鑫冷链物流,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种植效益,小架豆真正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香饽饽”。(李金娣 牟敏)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在线走进澄源巷(图) 天水在线赴杭州阿里巴巴总部参观 天水藉河红桥段开始蓄水(组图) 天水在线航拍玉泉观(图) 《桃李梅》在长春精彩上演(图) 宝兰客专天水南站(图) 天水高考第一天掠影(图) 天水在线航拍东岔站(图) 天水人的夏天从一碗锅鲰(面鱼)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