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武山县坚持三到位确保危房改造惠及于民

今年以来,武山县坚持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加快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原则,大力宣传政策、严把资金关口,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省市下达的2000户C、D级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已完成改造1903户,完工率为95.2%。

一是深入调查摸底,精准认定到位。始终坚持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纳入脱贫攻坚的重要位置,将全县15个乡镇划分为3个片区,抽调工作人员50多人次,及时深入村组基层,全面开展危房调查摸底20余次,排摸出C、D级危房2650户,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165户,真正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严格执行“一申二评三核四批”(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对象认定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县、乡、村三级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做到精准认定。

二是紧盯关键环节,监督管理到位。对列入危房改造的对象,在改造过程中县上抽调6名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组织培训了150名乡镇技术员现场蹲点督促检查指导工程建设,对地基基础、抗震措施和关键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逐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确保危房改造的质量和安全。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监测,实时反映改造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竣工验收、资金拨付和档案台帐建立情况,确保按期高标准完成年度危房改造任务。加强档案信息管理,全面实行一户一档的农户精准档案管理制度,批准一户、建档一户,做到了资料真实、准确、规范、完整。

三是推行差异补贴,资金落实到位。为了使有限的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发挥其最大效益,切实解决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的特殊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按照总户数不变,资金总量不变的原则,探索性地运用“金字塔”式的差异补贴,通过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评估、村民代表评议等方式,对分散供养的五保户最高可补助3万元,低保户和农村残疾人贫困户最高可补助2.5万元,其他贫困户最高可补助2万元,一般农户最高可补助0.4万元。对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集中拨付、专款专用、专账核算的方式,将补助资金通过“一折统”足额、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同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管,确保了资金安全、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