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委组织部以全市组织部长座谈会精神为指导
研究谋划明年组织工作重点任务
全市县区党委组织部长座谈会之后,武山县委组织部在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研究谋划明年组织工作,提出12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以整治“四风”成果巩固年为抓手,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盘点分析,掌握整改落实进展效果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拿出对策。完善挂牌销号制度,定期公开后续整改进展情况,确保整改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坚持“立改废”并举,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政领导干部问责范围。
二是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不断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出台《县管干部任免规程》、《干部选任初始提名办法》、《综合分析研判实施意见》,规范干部任免程序,强化领导干部把关作用,开展新一轮综合分析研判。有序交流一批同一岗位任职时间长的领导干部,全面完成超职数干部消化任务。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建立干部档案任前审核制度,加强干部档案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升干部档案管理水平。
三是适应干部队伍建设实际需要,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干部法治思维,举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科级干部轮训班。加大主体班次培训力度,年内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以上,选派100名左右基层干部参加省市调训。探索干部教育培训记实制和学分制,建立综合性的干训记实积分档案。
四是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为新一轮县乡换届储备力量。实施年轻干部“五个五”培养计划,利用2年左右时间,培养一批30至35岁左右的优秀干部,提早应对换届可能出现的“无人可选”问题。实施“四个一线”培养工程,选派150名年轻干部到新农村建设一线、信访维稳一线、项目建设一线、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一线实践锻炼。
五是完善干部监督管理网络,建立务实管用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干部和新提任干部的监督管理,在乡镇部门“一把手”和新任科级干部中试点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对乡镇部门“一把手”进行约谈,对新提任干部实行廉政考试和廉政审查。探索党组织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八小时之外”监督体系。
六是实施干部源头培养工程,不断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出台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推行驻村指导组、岗位员责任制、AB岗服务等工作机制。加大乡镇干部选拔使用力度,注重从具有乡镇经历特别是驻村经历的干部中选拔领导干部。根据中央和省市要求,按比例设置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激发乡镇干部工作活力。
七是探索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建立“双联”行动人才智力帮扶机制,选派200名左右专技人才开展科技帮扶。健全人才引进机制,重点引进一批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急需紧缺人才。依托各类人才培训基地,实施蔬菜种植、玉器加工等人才培训工程,同时有计划的选派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赴福建省蓉中村学习考察。
八是注重服务载体创新,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认真总结借鉴好的经验做法,分领域探索建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采取新建、升格、联建等方式,优化设置,扩大覆盖。建立后进党组织常态整顿机制,按照10%左右比例倒排,滚动开展整顿工作。
九是强化选优配强和激励保障,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采取“三选三任”方式,拓宽选任渠道,选优配强村书记队伍。同时,探索建立村干部任前审查制度。制定村干部报酬“倍增计划”,探索建立更为合理的村干部结构工资制。
十是搭建为民便民服务平台,提升活动场所服务功能。开展村级活动场所“管理使用规范提升年”活动,重点对30个面积狭小、功能单一的活动场所进行重建或改扩建。以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完善轮流坐班和便民服务代办制度,整合到村服务项目资源,增设一批便民服务网点,为群众提供便利化服务。
十一是从严抓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激发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强化宏观调控和审核把关,将党员发展重点向党建薄弱领域、工作生产一线、青年妇女、优秀人才倾斜。增强党员管理实效,制定党员档案管理办法,推行党员“四式”管理法。开展远教“三上三进”工程,同时依托综合服务中心新建10个远教广场。
十二是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党建工作格局。制定党委(党组)成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党建“一岗双责”责任制的具体意见,编制党委(党组)、书记、班子成员抓党建责任清单。加大党建经费投入,提高县财政党建专项经费预算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