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一个目标 狠抓四个关键
——武山县不断提高党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员重温入党誓言)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工程。近年来,武山县着眼于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从规范党员发展、狠抓教育培训、加强分类管理、促进作用发挥四个方面入手,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强化措施,靠实责任,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为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
一、坚持优结构、提质量,严把“四个关口”规范党员发展。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把关键环节狠抓党员发展工作。一是严把指导关。制定出台了《武山县2011-2015年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大力实施“一个支部一名年轻党员计划”、“党员空白自然村、学校、非公企业消除计划”、“千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计划”,切实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二是严把培养关。注重在技术能手、岗位标兵、致富能人、先进典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并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结对培养等措施,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经常性教育。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制度,未参加集中培训或考试不合格的一般不予发展。三是严把结构关。坚持做到“四倾斜”,即党员发展向党建薄弱领域倾斜、农业生产一线倾斜、青年和妇女倾斜、各级后备干部倾斜,重点从致富能手、产业大户、专业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务工返乡青年、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发展党员。四是严把程序关。制定了武山县发展党员工作规程,明确发展党员的5个阶段29个环节,并建立了发展党员预审、公示、票决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县委组织部加强对各基层党委发展党员工作的审核,凡标准不符、程序不严、未政审的一律不予发展,切实把好入口关。2013年全县发展党员总量同比下降118%,35岁以下党员同比增长3%,高中及以上同比增长17.1%。

(新任村书记培训班)
二、围绕强素质、长本领,依托“四大课堂”狠抓教育培训。在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党员日常教育培训方式。一是依托“党校课堂”训。重点利用县乡党校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对党员进行法律法规、政策理论、就业技能、实用技术等培训,着力提升党员综合素质。近两年县乡层面举办的培训班达到500多期,培训人数1.6万多人次。二是依托“实践课堂”训。以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双联”行动为依托,紧紧围绕蔬菜、玉器、劳务、养殖等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采取“理论+实践”、“讲座+观摩”、“产业园区+培训中心”等方式,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土专家”、“田秀才”请进生产一线,手把手传授经验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技能。三是依托“红色课堂”训。充分利用县上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到费山毛泽东居住旧居、红军长征强度渭河纪念馆、山丹墨林士烈士陵园、洛门郭化如烈士墓等地参观学习,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四是依托“空中课堂”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覆盖广泛的优势,利用农闲、晚上等时间,组织党员收看种养技术、市场行情、政策法规、致富信息等方面的知识,据统计,近两年依托远教站点培训党员群众10万人次。同时,在武山党建网开设“直播课堂”,定期更新播放乡土教材,丰富培训资源。
三、突出人性化、精细化,推行“四种模式”加强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群体、不同类型党员的实际,实行精细化管理。一是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式”管理。结合无职党员实际,设置了思想政治、经济建设、公共事务、社会监督等四大类30个岗位,按照支部设岗、党员认岗的方式,对全县9953名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让他们有责、有位、有为。二是在职党员实行“双向式”管理。以在职党员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建立在职党员“工作时间单位管、业余时间社区管”的双向管理模式,根据在职党员分布、特长和志愿,组建便民利民、社会帮扶、社会维稳、居民维权、文化艺术等党员志愿者队伍13支1770多人,引导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工作。三是流动党员实行“服务式”管理。乡村两级在“七一”等重大节日通过电话、短信慰问等形式,定期了解流出党员情况,并利用过节返乡时机,开展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服务和资质认定,提高流动党员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四是创业党员实行“帮扶式”管理。深入实施万名农村党员创业促进行动,加大农村党员创业扶持力度,先后落实贴息贷款1000多万元,扶持1240名农村党员进行农业产业开发,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

(周庄村综合服务中心)
四、立足创先进、争优秀,开展“四项活动”促进作用发挥。坚持把党员队伍建设的落脚点放在发挥作用、服务群众上。一是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在15个乡镇建立政务服务大厅,在344个村和10个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点,并建立了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服务制度,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开展一站式、代办式便民服务活动,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开展“争当武山先锋”、“三比三争”、“先锋引领作表率”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去年7·22地震和7·25暴洪灾害中,组建党员抢险突击队、巡逻队等208支,参与党员3750多人,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三是开展公开承诺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根据自身特点和岗位职责,每年作出公开承诺,并实行承诺审核制度、群众评议制度,力求承诺事项符合实际,能够兑现。四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先后开展了“四联四促”、“百局进百村”、“三进三促三提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听民声、解民忧、帮民富”等主题实践活动,将5850多名党员干部与16880多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群众理思路、解难题、办实事、谋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决策参考2014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