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2日,岷县漳县发生6.6级地震,武山县震感强烈,造成不同程度的灾情。据核查,全县部分群众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随后几天的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致使武山县南部几个乡镇的居民住房、学校校舍不同程度受损,多处道路、桥梁、堤防被冲毁,个别乡村电力、通信中断。同时,出现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武山县委、县政府紧急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县四大组织领导分赴各乡村,现场察看了解灾情,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安抚引导群众情绪。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干部职工紧急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县直各单位及时深入各自联系村、联系户,积极开展灾情排摸和救灾工作,抗灾救灾工作有序开展。县上四大组织领导和机关干部职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受灾群众捐款,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灾情牵挂着各级领导的心。7月28日,受中组部委托,中组部组织一局巡视员、副局长李国喜带领工作组来到武山县,实地察看灾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并转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同志的关怀和问候。市委书记马世忠,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光庆,市委常委、秘书长蒋晓强,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蒲军,副市长霍卫平、王钧,以及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先后深入武山县受灾乡村,实地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中央、省、市领导的关心关怀极大地鼓舞了全县人民抗灾救灾、建设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县上成立的15个工作组,由县四大组织领导带队,分赴重灾乡镇,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各乡镇反应迅速,应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动员乡村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抢险自救。

因持续降雨,县内多条河流水位上涨,特别是大南河出现了特大洪水,发生多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县、镇领导和千余名干部群众全力抢险救灾。驻武山县部队和武警官兵迅速分赴受灾较重的乡镇,紧急转移安置群众,全力协助抢修公路、电力,加固河堤、公路等基础设施,清除街道淤泥,装填、搬运沙袋。据统计,此次抢险救灾共出动武警官兵、民兵及预备役人员1000余人次,有效保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暴洪灾害中,通往杨河乡道路全部中断。县交通部门及时调动工程机械,组织抢险施工突击队伍赶赴各受损路段及时抢修。经过两天的日夜奋战,紧张施工,杨岷公路冯家咀被毁路段抢修完成,沿安乡至杨河乡道路全部贯通,打通了抢险应急队伍及救灾物资进入杨河乡的救援通道,将有力保障抢险救灾工作扎实有效进行。

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抗灾救灾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化“先锋引领”行动的主战场,紧急行动、积极应对、勇挑重担,组成了“党员突击队”、“救灾先锋队”,全力以赴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全县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率先行动,迅速进入紧急状态,保证了抗灾救灾有序开展。
杨河乡杨楼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国在暴洪来临的紧急关头,不顾家人和财产安危,带领其他村干部和党员紧急转移群众806名。温泉乡杜沟村党支部书记余军顺在交通受阻、断水断电、通信中断的情况下,紧急将72名群众安全转移到村阵地,并徒步5公里向乡党委报告灾情。马力镇王门村及时组建了由76名村干部、党员群众参加的救灾先锋队,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0户83人。在抗灾救灾中,全县共组建党员抢险突击队、党员救灾先锋队、党员巡逻队208支。县直各单位党员干部积极行动,深入联系村户抢修设施、排查灾情、安置群众。县法院20多名干部,深入四门镇录坪村捐助防汛编织袋6000条,协助加固堤防200多米。
全县人民万众一心,全力以赴,众志成城,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抗洪抢险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