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一方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碑)
红一方面军强渡渭河纪念碑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鸳鸯镇鸳鸯村北侧渭河大桥南端桥头,建筑面积1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000平方米,形成时间于2002年8月1日。碑体呈梯台状,通高7.5米,底座长2.1米,宽1.8米,高0.6米。碑文“红一方面军强渡渭河纪念碑”,上款“公元一九三五年九月廿五日”,下款“武山县人民政府”、“二零零二年八月一日”。通体为红色花岗岩,下设建围栏、台阶,并铺设红色花岗岩,外围护栏,周围栽植有塔松、侧柏、海棠等观赏性树种。是县级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保存完好。设置有围栏、“武山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护碑等设施,碑体完好。

(采风团成员在红一方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碑处听取有关介绍)
1935年9月25日,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陕甘支队(一方面军)跨越龙川河进入武山境内。经苗丰、杨坪、王家门、付家门行军四十余里,到达鸳鸯镇丁家门,部队以极度疲劳,除派少数警戒外,部队全体休息。红军行军一昼夜半天,行程一百七十余里,中间仅吃了一顿饭。此时,驻扎在鸳鸯镇大王庙的鲁大昌一个连已调往天水。26日拂晓,司令部命令全军,限上午九时前全部渡过渭河。经半天一夜的休息,疲劳已经消除,部队在做渡河准备工作后,离开丁家门,沿榜沙河北进,到达渭河之滨的鸳鸯镇,分两路纵队渡河。时值深秋,因渭河水面较宽,河水不深,部队又分几路纵队同时徒涉,很快就渡过了渭河。过河后,武山、漳县守敌才闻讯赶到,两岸枪声齐鸣,机关枪、迫击炮一齐开火,红军立即投入战斗,击退敌人阻击,从容不迫的上了北山。漳武两翼之敌既不敢两面夹击,更不敢乘夜袭击,红军行程三十余里,到达费家山、水沟一带,露天宿营一夜。毛泽东在费家山费孝忠家中宿营一夜。9月27日清晨,红军离开费家山、水家沟一带,翻苏家大山,越祁家岘,沿着武山、陇西交界的山路向北挺进,经武山榆盘,过庙儿沟,下堡东一带,入通渭县史家庙到达榜罗镇宿营。

采风团成员在红一方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碑处听取有关介绍

采风团成员中的党员在红一方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碑处重温入党誓词

采风团成员中的党员在红一方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碑处重温入党誓词

(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