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武山>>正文
“节会”天水自驾游摄影采风活动走进武山县(组图)
(2011-6-19 18:20:50)  来源:天水在线  打印本页

(武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武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鸳鸯镇颉家门村东西大道南侧,村民颉海娃家院内。建筑面积 58平方米, 保护范围面积195平方米, 形成时间于1936年9月,院子坐南朝北,南房单面坡土木结构,面阔三间,通长12米,通宽4米,建筑面积48平方米,青砖砌正脊,两端饰鹰喙,屋顶两侧复式垂脊及檐,檐口扎飞,置猫头滴水,两扇对开木门,门两侧各开一方型木窗。东房单面坡土木结构,一门一窗,建筑面积10平方米。是红军长征经过时建立的武山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整座房子保存较为完好,局部墙体有细小的裂缝。2002年8月1日,武山县人民政府立“武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铜牌一面。武山县苏维埃政府是红四方面军在天水成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也是红军在天水建立的唯一一个苏维埃政权。

(房主介绍有关情况)

  1936年8月23日,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九十三师从漳县新寺进入武山境内。九十三师在军参谋长李聚奎带领下,经包家柯寨、苗庄、杨坪、王家门、付家门、丁家门、盘古、颉家门、鸳鸯镇,渡过渭河,继续北进。九十一师驻鸳鸯、山丹一带。三十一军总部驻鸳鸯镇颉家门村。九十一师师部驻山丹镇车可图院内。部队分驻山丹、贺店、车川、魏沟、任门一带,红军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一宣言》;宣传募捐抗日救国公粮,支援红军;建党建政,创建根据地,解决红军吃穿用的问题。军队的地方工作部门在鸳鸯镇颉家门村成立了武山县苏维埃政府。县政府驻颉家门颉沛江院内,杨芬芝任县长,马子卿、马鸿九、颉发俊、石怀玉、刘春荣、李吉娃、乔秋儿为委员。又在鸳鸯镇成立了鸳鸯区苏维埃政府、区农会。石怀玉任主席,尚占德、杨景春、陈双有、张克敏、杨炳成、七十娃为委员。在山丹镇成立了中共山丹区委、山丹区苏维埃政府、区农会,附近各村成立了村农会。在武山县苏维埃政府的大门上写着:“斧头砍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对联。县政府、区农会门上插着一面镰刀锤子红旗,公开进行工作。



  红军在武山期间,张贴了“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布告”,表明“我军此次北上,抗日救国救民”的立场,号召人民“快快团结起来,联合抗日红军,抗日反蒋救国,独立自由成功。”并利用各种方式,宣传反蒋救国的革命道理,发动群众,没收富豪大户屯积的粮食财物,救济贫民,商人照常营业,百姓安居乐业。红军发动群众在马力镇包家柯寨等地组建了办粮委员会,在包家柯寨、鸳鸯镇、山丹镇等地设立粮台,为红军筹粮。红军在次驻扎40多天后,奉命撤离。

(武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武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参观武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采风团成员在武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合影)

本新闻共20页,当前在第03页  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

摄影相关图片
花平宁摄影:天女散花(图) 人在旅途:兰州水车(图) 麦积秋色惹人醉(组图) 宝天高速公路(组图) 烟雨麦积(图) 白云山(图) 龟凤山(图) 耤河风情(组图) 天水阿门摄影:龙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