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期间,天水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议精神,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机收服务指导农机安全检查,加强农机储备与调用,做好科学防灾救灾减灾,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全力打造平安、暖心、高效、绿色的小麦机收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小麦收获面积192.76万亩,进度为99.52%。
一是强化协调指导服务,确保农机具保障到位。提早组织开展小麦机收作业对接摸排,全面摸清本区域小麦分布、机具需求量、保有量、缺口量和分布情况以及零部件、油料等重点物资储备情况,发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户等提前组织维护保养应急农机具,确保良好状态。与本地农机产销、改装、维修等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系,按需引导企业生产一批、改装一批、调配一批,适时组织“送修到田”,确保关键时刻农机具保障到位。深入开展农机安全检查,累计检查各类农业机械15287台次,检修各类农机具10829台套,查处各类农机违章116台次。兑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62.36万元,补贴各类机具7333台套、受益主体6818户。落实农机专属电子卡2%—3%优惠政策,累计办理惠农卡1586张,优惠总金额14.83万元,保障柴油852吨,其中油罐车小额配送112车次。
二是加强应急服务保障,全力保障“三夏作业”。开通“三夏”农机服务保障热线12部,安排专人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设立“三夏”设立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16处、农机定点加油点27处,发布夏收夏种农业气象服务30期,为从事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机手提供信息、油料、维修、咨询等便利服务。依托骨干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户,常态化设立7个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明确具体牵头人,吸纳讲政治、精技能、守规范、讲奉献的机手作为成员,加强日常联系指导,及时组织调度开展作业服务。应急作业服务队的成员和机具平时自主开展作业服务,将作业服务收益优先用于应急作业服务队建设。向宝鸡市凤翔县协调调运机具30台次,开展互助合作,做好服务保障,共同应对区域性灾害影响。
三是开展应急演练培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制定完善农机防灾减灾应急作业技术体系,将防灾减灾应急作业技能作为农机化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作用,针对农田过湿、作物倒伏等情形开展实操培训,定期组织应急作业服务队开展应急作业演练,促进机手熟练掌握技能要点。发生灾情后,及时组织农机技术力量下乡巡回服务,指导机手判断适宜作业条件、科学调整机具状态、排除作业机具故障,增强应急作业服务能力。
四是聚力机收产后减损,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印发《天水市“三夏”小麦机收工作手册》《联合收割机操作技术规程》《“三夏”农机检修指引》等培训资料,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三夏”机收技术培训,积极筹备小麦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确保宣传活动对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全覆盖,实操实训对所有作业机手全覆盖,让“减损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理念深入人心;开展常态化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引导机手选择适宜收获时机,落实操作规程,调整机具参数,控制作业速度,全面提升规范作业意识和能力。各县充分利用粮食晒场和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等公共设施,为小麦晾晒提供便利条件,积极引进烘干设施装备,着力减少产后损失,提升粮食成色和品质。秦州建成批次150公斤烘干设施,张家川县正在建设日最大烘干能力达30吨的烘干设施。
(新闻来源:天水市农业农村局 转载:马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