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监管 优服务 抓规范 提质效
——天水市多措并举坚决筑牢农资打假“防火墙”
今春以来,天水市深入贯彻全国农资打假视频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春季农资打假“百日行动”工作部署,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充分发挥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农资打假主力军作用,突出重点区域、领域和环节,靠前监管,主动亮剑,持续保持农资市场严管高压态势,全力护航春耕生产,坚定守护粮食安全,全市农资市场平稳有序持续向好。
一、强化组织保障,压紧压实农资打假属地责任。把农资打假纳入市委依法治市办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内容,以全省“春季农资打假护农百日行动”和“天水市春风护农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为抓手,进一步理顺行业监管与综合执法职权关系,强化部门间横向联动和系统内纵向联动执法,推动形成执法监管合力。认真落实县区农资打假属地责任,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制定农资打假实施方案,成立农资打假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综合执法与行业监管单位职责分工,形成了以农业综合执法牵头,种子、农药、肥料、农产品质量检测、畜牧等行业监管单位共同参与的农资打假工作机制,不断夯实压紧属地责任,有效保障农资打假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二、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农资经营主体清查整顿。组建农药专项督查组,深入清水县贾川、王河、永清、丰望等4个乡镇13家农药经营门店,对农药经营主体的经营范围、硬件建设和软件资料、经营许可证办理等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认真比对甘肃省部门间协调监管电子平台系统内市场主体注册信息和种子、农药经营许可备案台账,对全市农资经营主体无证经营、不规范经营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整顿。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电子平台系统信息互联共享,将未办理农药经营许可和种子备案的市场主体列为重点监管对象,进一步提升农药经营许可和种子备案工作成效。
三、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农资违法案件查处成效。聚焦执法办案主责主业,持续加大对种子、农药(兽药)、肥料、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城乡接合部、市县交界区和部分偏远山区等重点地区,以往发现问题隐患较多的农资经营主体等重点对象,生产和流通重点环节的执法检查力度,创新开展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交叉督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全力打好护航春耕生产主动仗,坚决筑牢农资打假“防火墙”。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550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生产养殖主体1876家次,立案查处各类涉农违法案件68起,查获假劣种子、肥料、饲料1370袋,农药、兽药1508瓶(盒),畜禽产品922公斤,涉案金额7.27万元,调处农资领域涉农纠纷3起。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对没有主观过错、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农资经营门店,通过宣讲相关法律法规、提醒、规劝、责令改正等方式及时予以纠正,全市共实施行政提醒36次,规劝农药经营者15户,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60余份,农业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四、突出主题特色,扎实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宣传。以“放心农资下乡保障春耕生产”为主题,采取“执法服务+技术指导+产品展示”的方式,在重点乡镇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种植示范点开展现场咨询、培训和技术服务,邀请连锁农资经营企业进行产品展示展销,累计举办现场咨询21场次、培训班18场次,展销展示放心农资产品24种2720公斤705瓶(袋),展示假劣农资产品10余种,免费发放杀虫剂3000瓶(袋)、杀菌剂3500瓶(袋)。扎实开展农业执法宣传进基地进企业活动,深入农产品生产企业、部分种植大户开展法律宣传服务,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向农资经营人员推送农资辨假识假知识、农资违法典型案例,提升守法经营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农资打假和支农护农、打假扶优的社会氛围。
五、创新监管方式,推进农资诚信经营体系建设。坚持把农资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执法监管的有益补充和优化农资经营领域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秦州区实行信用承诺管理,主动公开农资经营主体联系方式、经营的主要品类、投诉举报电话等内容,督促农资经营主体诚信自律经营。先后向辖区内农资经营户发放“农资经营质量安全公示栏”展板60余幅,签订农资诚信经营《主动公示型信用承诺书》135份。张家川县不断加大对重质量守信誉农资经营门店的培育力度,在春耕备耕期间向群众推介“放心农药经营门店”26家、放心玉米种子品种12个,发放《全县广大农民朋友购买农资告知书》2000余份,和农资经营户签订《农资诚信经营承诺书》80余份。
(新闻来源:天水市农业农村局 转载: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