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5月28日上午9时,天水杜甫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金华大厦四楼会议室举行。这次会议,主题是2023年学会会员有关杜甫诗歌和文化为内容的学术论文成果进行交流发言。会议议程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由聂大受会长致开幕词,并就2022年的工作了简要汇报;二是开展学术研讨交流。

(甘肃省文史馆馆员、天水杜甫研究会会长聂大受致开幕词)
一、聂大受会长在开幕辞中,主要围绕杜甫研究会作为民间社团组织的工作性质和研究方向,强调要通过参与并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以这次活动为契机,通过研究成果的展示来激发大家对杜甫文化的热情,鼓励大家学习与研究杜甫文化的积极性,宣传杜甫与天水的文化渊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他指出,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成员中,有年过80的资深老学者,也有很年轻的才俊,更有一批认知甚严,在杜甫文化、杜甫陇右诗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不断在探索的专家和研究者,相信这次研讨会一定会开地比较符合大家的心愿。通过学术交流,能听取各位专家的研究,来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同行同样题材的一些前沿成果在这里探讨,这样真的就显示出学术的高度了。有了这样老中青结合的研究队伍,一代又一代使天水的杜甫研究后继有人,局势一定会越来越好。

2023年的年会与往年不同的是,学术年会和工作年会结合起来在一起开。在致辞讲话结束后,还就2022年的工作进行了简要汇报。聂大受会长指出,过去的2022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在过去三年防疫的大背景下,疫情一直困扰着各个方面的工作,杜甫研究会的也不例外。即使在这样的形势下,也做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召开了2021年年会。年会的内容:一是由聂大受会长作了工作汇报;二是表彰了2021年先进个人;三是会员代表作了发言,曹建国作了书面发言。四是书画作品展示,表示对这次会议的祝贺;五是应邀参加的市领导先后作了即席发言,市社科联任进祥副主席代表主管部门讲话,对研究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这次年会议上,发展了4位两当县的新会员加入杜甫研究会。二是举行了纪念杜甫诞辰1310周年等活动,开展了文艺节目演出,对这次活动,天水电视台、天水晚报、天水在线、秦州融媒中心、华夏文明导报天水周刊、天水新时空等多家主流媒体都作了宣传报道。
开幕式上,原天水市人大副主任邓炎喜以嘉宾身份作了发言。他就自己关注和研究杜甫诗歌和杜甫文化的经历与体会谈了自己的感受。他指出,对杜甫的研究,视野上不能仅仅局限于天水和甘肃范围,如何能从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利用各种形式对杜甫研究内容进行有效的宣传,包括利用和开发新媒体微信平台,这涉及到对杜甫研究的一点线索。自己的感受是,不做学问的话,不敢写文章发表。 他进一步指出,无论宣传李白还是杜甫,不要只是局限在当地的小范围内搞,要有大视野。
市民管局副局长雷志宏按会议的安排作了发言。他说,杜甫研究会能够发展到今天,聂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精力,自己也为他的这种精神所感动。杜甫研究会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利用今天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机会,自己既是学习,也很受感动。从发展的角度,要继续做很大的努力,让研究会发展的前景更好。作为主管局,自研究会成立到今年已17年,自己对目前存在的状况虽然了解不透,但感觉还是要吸收一些年轻人进来,让年轻人多通过活动或其他途径,了解杜甫文化并发扬光大,一定要做好继续传承下去的工作,要在传承上多吸收年轻人。从聂老师方面,希望给文旅局和其他搞文化的相关部门,如文联还有宣传部门,发挥它们的作用,可以考虑把目前的状况和将来怎么发展的规划多向相关部门提一下建议,争取能够尽量地获得其对杜甫研究会工作上的支持。我甚至还觉得,可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继续拓展,利用每年的伏羲文化,继续延伸到杜甫文化。通过杜甫诗歌文化,可以在学校,包括深入到各大专院校,利用专家和师资优势,让后代继续把杜甫文化宣传下去。
会上市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宋桂文向邓炎喜,仙松涛赠送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对杜甫研究和当地文化研究富有成果的资深学者张广成老先生向杜甫研究会赠送了自己的文集《陇上文史论集》和《陇上文史论集续编》二部作品。
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
在这次研讨会上,共有专家学者提交的13篇专题论文参与了研讨。来自天水师院的专家和教授,包括现场参会的研究会会员8人作了主旨发言和交流。
杜甫研究会武将、张玉明、赵正涛,天水师院专家和教授聂大受、安建军、李利军、张四龙、张广成、分别就自己关于杜甫研究的论文成果内容作了发言交流。
聂大受在题为《杜甫陇行吟与地域文化价值以及现实意义》一文中,就杜甫流寓秦州的经历和在陇右期间诗歌创作的题材,行吟诗的文化价值,这些诗作在当代的文化地位和作用作了深入细致的论述和探讨,尤其是结合对杜甫从关中西行经陇县、上大震关、过老爷岭时所作的秦州杂诗第一首“满目悲生事”的认知,对研究会与张家川县文旅局联手建立杜甫诗碑的情况作了交流发言。不仅如此,杜甫秦州诗对当地物象和人文地理元素的记写,对陇右地域文化的扩展研究提供了独特而又宝贵的资源和财富。这对现实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开发利用,尤其是以杜甫行吟诗为线索,可以开辟一条以杜甫诗作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路线,包括对杜甫诗歌文化产品的开发,其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安建军教授在题为《陇右之行令诗圣的人生与创作别开生面》一文中,围绕创作此文的原因,谈到了现有关于杜甫研究的出版物中,发现研究者对于杜甫秦州和陇右这段时期的生活与创作,都是一笔带过,而且强调的都是其在秦州期间生活上遇到的困境与悲惨的一面,正是出于对这一阶段的研究和思考,就是想通过此文来阐述自己不同于他们的看法和理解。他认为,作为一种定位,别开生面首先体现在杜甫陇右诗独具的分水岭意义。首先是杜甫流寓秦州期间,他的人生与创作别开生面,二是杜甫的一生,从七岁“开口吟凤凰”起,一直没有停止过他的吟唱,从他来秦州后创作的陇右诗来看,秦州时期是他诗歌创作上的一个主题升华。三是陇右诗整体上的别开生面。创作风格的善变和通变,正是这里成为其诗歌创作集大成的一个大关,实现了他体现在陇右诗整体创作中的求变善变与转身。
张四龙《秦州“三帖”考略》从文物普查和考古学的角度,就“二妙轩帖”“老杜秦州杂诗碑帖”和冯国瑞对麦积山石窟资料室馆藏文物中“二妙轩帖”的仿帖这三个帖在研究杜甫诗作和天水书法上非凡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杜甫研究会成员武将和张玉明分别以《诗圣杜甫缘何流寓陇右秦州以及他留给秦州地域文化资源初探》和《<客至>诗,肯为“正”,妥否》为题,前者对杜甫流寓秦州的原因提出了有别于“因人作远游”的另类看法,后者从文字和语汇考证的实践和应用角度,对学校语文教材中发现的对杜甫诗个别字句的解释进行舛误校正,体现出研究上深入细致的特点。
张广成在《杜甫<滕王亭子>诗之解读兼评杨慎对诗史的非议及其他》一文,对滕王其人以及杜甫《滕王亭子》诗中的“伤心地”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明代杨慎以此来否定和贬低杜甫诗作“诗史”地位的错误认知,对杜诗研究富有启发。
李利军博士《<杜甫全集校注>“骐麟”辨误》一文,从文献学和文字学的角度发微掘幽,以自己宏阔的视野和比较研究,对发现的问题作了辨误与阐发,开启了杜诗研究的新思路。
研讨会由天水师院王正威和安建军两位教授主持,李利军博士和赵鲲教授进行点评。
(来源:天水杜甫研究会 转载: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