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劳务输出新路子 按下农民增收快捷键
——天水市积极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劳务输出 助力乡村振兴增色添彩
天水市本着“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防疫”“管行业必须管发展”的原则,在统筹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的前提下,紧盯防控形势,抢抓政策机遇,持续解决农村地区劳动力剩余问题,创新农村劳务输出“新路子”,按下农民就业增收“快捷键”,让脱贫成效更持续,助力乡村振兴添色彩。
一是“点对点”输出开辟“新路径”。各县区对节后有离乡返岗务工意愿的人员通过摸清出行需求,加强工作对接,做足行前准备,精心组织开展“春暖农民工”“春风行动”等服务行动,采取专车专列等方式组织开展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点对点”运输服务,做到承运有防护、到达有交接、全程可追溯,全力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全市累计举办各类用工招聘会190场次,输转务工人员近40万人,其中包专车、专厢“点对点”输转23069人,实现了务工人员“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
二是“订单式”输出激发“新动能”。突出市场需求导向,按照“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我来提供什么人才”的“订单式”服务理念,持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达到高技能、高就业、高收入“三高”培训效果。各县区通过举办线上线下公益培训会、招聘会,集中帮扶农民工和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等劳动者就业创业。武山县、张家川县通过“订单式”培训向江苏、四川、山东等地输送务工人员600余名。
三是“家门口”输出打造“新阵地”。针对部分群众照看老幼不出远门以及利用农闲季节务工增收的习惯,依托全市工业园区、农业园区、产业园区以及扶贫车间、家乡合作社等机构,挖掘与产业链关系紧密、匹配劳动力属性、符合当地特色和传统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季节性转移就业增收。甘谷县建在村头的扶贫车间把工作送到了群众家门口,部分群众“出去打工顾不上家和田、农闲和照看老幼挣不到钱”的问题得以缓解,真正做到了务农、务工和顾家三不误。
下一步,天水市将抓住劳务输转的黄金期和高峰期,精准对接用工需求,大力挖掘务工岗位,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岗位、增收有渠道,为劳动力转移发展农村经济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实现“开门红”。
(新闻来源:天水市农业农村局 转载: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