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蔬菜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是第九批省级蔬菜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市、县市场监管部门围绕试点确定的重点方向,以促进示范试点单位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促进发展为出发点,精心培育,精细指导,精准帮扶,在标准体系构建、标准制修订、采标对标达标等方面跟进服务指导。通过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推动辣椒、架豆、甘薯种植以及散养鸡养殖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大力开展蔬菜标准化种植。坚持科技引领强示范,利用投资建成1万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3600平方米双层钢架薄膜温室、4000平方米新型日光温室、500平方米钢架大棚,综合运用水肥一体化等22项种植技术和椰糠条基质栽培等16种栽培模式,坚持供苗、定植、技术指导、综合服务“四统一”,年引进番茄、辣椒、黄瓜等新品种50个左右,筛选推广10个左右。园区集约化育苗平台每年可代管代育优质蔬菜种苗200万株,带动5万多户菜农实现技术升级,直接受益人数达22万人,有效提升了“一区五片两带”蔬菜产业发展水平,有力助推了全县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严格质量标准促进产业发展。创新蔬菜生产标准体系,修订完善现代栽培新技术、穴盘育苗、无公害生产技术、高效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规程13项;创新生产管理模式,成立了园区负责人牵头、技术骨干参与负责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小组,创建了筛选优良新品种和种苗高效结合的示范推广运作模式,保障了标准化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与科普教育,通过“集中授课+田间指导”,累计完成培训60余期(次),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每年科普师生幼儿人次量达2000人次;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依托园区实验室科研平台,实现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安全监管,有效提升了标准化生产水平。

加强转化应用延伸产业链条。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标,着眼延链强链补链,建成中科云健康(甘肃)有限公司中试基地,开展干燥技术研发50批(次),申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玻态干燥韭菜、苹果、党参等农产品10余种,有力推动了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省局验收考核。2022年6月,依托财政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规划产业园二期建设,积极打造全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全产业链示范高地,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省科普示范培训基地。
(来源:天水市市场监管局 转载: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