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话:
街亭失守,北伐失败。情报泄露,烛龙暗藏!谍者惊心博弈,幕后何人布局?历史+悬疑+谍战,“三国版谍中谍”正在央视电视剧频道(CCTV-8)热播。该剧讲述了在英雄辈出的三国年代,一群不被乱世聚焦的小人物在秘密情报线上生死角逐,谱写出的一段传奇故事。借此大家正在关注三国故事的时候,天水在线推出发生在天水的三国文化。
三国时期,天水是蜀魏争夺的战略要地,六出祁山、痛失街亭、智收姜维、木门伏击、空城退兵、九伐中原等战例都发生在这里。三国文化是蜀汉诸葛亮、姜维北伐曹魏在天水留下的历史文化痕迹,主要有街亭、祁山、天水关、铁笼山、木门道、诸葛军垒等。
巍巍铁笼山 三国古战场

(铁笼山 天水在线2017年8月17日航拍)

(铁笼山 天水在线2017年8月17日航拍)
“不到铁笼山,不解三国古战场文化”。
铁笼山,位于天水市武山县西南35公里处的高楼镇境内。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甘肃省》分册解析:“在武山县西部,三国魏甘露元年(公元256年)邓艾拒姜维于武城山,围困如铁笼,故名。”
据出土文物和地名资料考查,铁笼山是一处三国古战场遗址。山脚田地,时常会有刀、矛、箭头等兵器出土,周围地名也多和军事有关。山北有“泄兵山”,传说是姜维引兵攻坚的地方;另一村叫“马跛里”,传为姜维战马受伤的地方;还有一村名“八营坪”,传为姜维屯兵之处。
民国《武山县志稿》记载:“铁笼山,又名斗底山,其状如斗,依山立寨以避兵,有古迹龙山、空蝉、观音三寺。”铁笼山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若垂壶,急流翻滚,谷转雷鸣,其山状若鸟笼,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演义》里姜维三战铁笼山的战争就曾发生在这里。
为实现诸葛亮未尽之业,受任蜀汉大将军的姜维起兵汉中,屯兵铁笼山,以图再攻祁山,向中原进发。姜维在铁笼山修筑城堡、地道,山前设营盘、中军帐,拉开张弓之势,等待魏军前来交战。出兵二百,木牛流马,运送粮草,以诱敌出笼。司马昭不知是计,被困在山上,断了水路,幸得王韬一计,上山拜泉,始得泉水涌出,救了性命。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姜维与魏将在此争战的故事。附近村民在耕作时,间或捡到汉时的五铢钱和戈、剑、刀等古代兵器。山因人增色,人因山传名。因此,多年来,这里就成了人们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及旅游览胜的所在。从八营、马跛、斗敌等坐落在铁笼山周围村庄的名字中,我们还能依稀听到三国古战场嘶叫的马鸣和激越的战鼓声。
铁笼山主要由堡子沟、灯笼缝、大士庵、水帘洞、姜维饮马井等景点组成。堡子沟,一名曲城。蜀汉延熙十二年,由姜维所筑,今古迹犹存。这里四面环山,阴翳避日,中间有片开阔的草场,是人们理想的消夏避暑之地。灯笼缝在堡子沟的南面之悬崖上,因形似灯笼而得名。沟内有一石洞,洞内,山泉叮咚,悦耳有声,复行百余步,可见终年不化之坚冰,或消暑,或饮困,可以说是一座天然冰库。从灯笼缝西行数百米,就到了大士庵。这是一座天然石窟,高数十丈,占地约百余平方米,庵前树木森森,修竹芊芊,似一道绿色的帘子遮住了庵门。庵内有大大小小石凳数十张,或黄或黑,或红或白,均光滑细腻。四壁的裂缝里,是飞禽的乐园,成群的燕子,数不清的百灵鸟,还有那已不多见的麻雀,绕庵而鸣,与人同乐。从大士庵南行数百米,延蛇行小道,经石栈,可至水帘洞。洞前有一庙宇,内有姜维塑像,其形态逼真,亲切可人。庙后的水帘洞中,溪水汩汩,昼夜奔流。从水帘洞西行,可至姜维峰。这里有石井一处,相传为当年姜维饮马处。从姜维峰远眺,蓝天如洗,无边无际,朵朵白云,仿佛是放牧在天空的羊群。云下,黄土高原上那数不清的山山峁峁,波谷浪峰般涌向天际,给人以无尽的美感。“蜀川炎运等寒烟,渡陇惟余伯约贤。试看青青山上草,春来犹献五铢钱。”武山贤人李克明的《铁笼山》一诗,为铁笼山古战场的历史地位和研究武山战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铁笼山,一座美丽而具神奇文化底蕴的大山。

(铁笼山 天水在线2017年8月17日航拍)

(铁笼山 天水在线2017年8月17日航拍)

(铁笼山 天水在线2017年8月17日航拍)

(铁笼山 天水在线2017年8月17日航拍)

(铁笼山 天水在线2017年8月17日航拍)

(铁笼山 天水在线2017年8月17日航拍)

(铁笼山 天水在线2017年8月17日航拍)

(铁笼山 天水在线2017年8月17日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