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9日至30日,2021年甘肃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暨专家论坛在西北师大成功举办。我市选手在创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三大类比赛中表现出色,斩获9个特等奖,一等奖10人,二等奖23人。

创客项目比赛分小学、初中、高中组,分组打破学校界限,由选手随机抽签编组,每一个小组成员通过合理分工,发挥各自所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本届活动由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主办,甘肃电信和西北师大等单位协办,活动主题为“实践、探索、创新”。共有 648名中小学学生参加活动,活动共设创客项目、人工智能项目和机器人3大类9个小项,我市选派67名选手参加比赛。

学生现场创作创客、人工智能作品107件,另有340多名学生展示机器人项目,通过一天半紧张激烈的角逐,共有 57名学生获得特等奖,另外还有94名学生获得一等奖,175名学生获得二等奖。

我市选手在创客和人工智能项目比赛中成绩突出,全省共有18名选手获得特等奖,我市此类奖项获奖人数占39%;机器人大赛有2人获得特等奖。

“今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拉开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序幕,所以我们创作了《智能火星探测仪》。”小学A10组组长徐欣颖是麦积区桥南小学学生,她在展示作品时说,“我们创作的这个探测仪可以采集火星表面的温湿度及表面光线程度,且无需操作,三种数据直接显示到显示屏上,但在创作过程中,由于对马达设备不太掌握,导致探测仪只能转圈,感觉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够多,今后要再接再厉。”
该小组设计及制作的一款《智能火星探测仪》令评委们眼前一亮,打出了90.33分的好成绩并获得二等奖。

省电教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中,选手们充满激情,基于生活,充分创想,发挥团队协作精,凝结着多样性科技创新的智慧,整体水平高于往届,创作出了一批创新度高、科技含量高、综合度高的“三高”作品,展现了学子们非凡的创新潜力,尤其是一些边远农村学校也派队参赛,创客教育在城乡学校普遍得到重视。

“在本次比赛中,我们收获了友谊,还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组内成员虽然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学校,我们很快达成了默契,作品获得了二等奖,但我们也感觉到竞争对手的强大,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高中组C04组成员、天水市第三中学选手乔浩浩直言创客学习正在路上。

据了解,全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的前身是中小学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已连续举办21届,今年更名为甘肃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旨在实现由原来的信息技术技能单项比赛向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转变,由学生个体特长向全员普及转变,由信息技术特色校提升向推动城乡学挍全面发展转变,使信息技术教育受 众群体和应用空间不断得到拓展,通过增加学生的体验实践,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得知获奖时,内心充满喜悦与兴奋,但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我明白创客比赛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赛场,而是团队的荣耀,作为小组长,不仅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快乐,而且提升了我的组织能力。” 创客项目高中组特等奖得主天水市三中选手马鹏飞说。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