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驱动 推动电商扶贫扎根农村
——天水市电子商务发展侧记之秦州篇

近年来,秦州区将电子商务作为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重要抓手,积极搭建电商平台,推广“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电商模式,真正让特色农产品插上“电商翅膀”,走出了一条秦州特色电商扶贫新路子。全区现有在册登记电商企业111家,个体网店微店1629个,电商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500人以上,创建省级优秀电子商务企业5个、优秀网店5个。2019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8.9亿元,农产品线上销售2亿元,“烟铺模式”在全省推广,电子商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抓基础,完善服务体系。制定出台了《秦州区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秦州区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及《秦州区产业扶贫电商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印发了《秦州区电商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累计建成1个区级电商服务中心,16个镇级电商服务站,272个村级电商服务点,贫困村实现全覆盖。今年以来,秦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工作,以把区电商中心龙头做强,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做活,本土电商企业做大为目标,区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强力推进秦州区电子商务发展“5111”计划实施,建立健全5个支撑体系:三级服务体系、主体培育体系、人才孵化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宣传推广体系,培育一批本土电商龙头企业、孵化一批创业网商队伍,引导一批传统企业开展互联网转型,逐步完善秦州电商生态网络。重点抓好两个整合,即:政府主导型电商服务体系与市场驱动型利益关联体系、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有机整合。目前我们正在对已建成的镇村电商服务站点进行规范提升,充分利用181个新丝路农村电商扶贫工作室、18个丝路优选生活商城线下体验店、7个阿里巴巴天猫优品服务站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电商经营主体,与已建成镇村电商服务站点有机结合,运营模式逐步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主体集聚度,推动我区特色产品上网销售,拓宽销售渠道。

二是抓品牌,拓宽销售渠道。聚焦农产品上行,深入挖掘秦州特色农产品资源,建立“秦州特色网货产品名录库”,推广“天赐秦臻”电商公共服务品牌,通过资源整合,创建了“秦州网货供应链平台”。依托电子商务三级服务体系及重点电商企业,利用抖音、快手等自媒体,打造“直播带货”自媒体网销新模式,举办了“I@甘肃2020网络扶贫博览会”、“首届中国营养师直播大赛暨秦州大樱桃丰收节”、“德邦快递2020樱桃运输产品推介会”、“‘电商助农·消费扶贫’秦州大樱桃直播带货”、“促消费、扩内需、助脱贫”直播带货、“世茂地产 爱心助力”电商助农消费扶贫、陇优奇生鲜供应链暨花牛苹果电商助农扶贫等活动,组织企业参加“‘陇原精品,货达天下’京东快手618甘肃专场直播活动”、“天水农特产品上行启动仪式暨京东天水产业合作峰会”、“电商助农振兴乡村天水秦州大樱桃线上发售签约仪式”。推荐烟铺樱桃、关峡竹编、盈麦香呱呱、西联蜂蜜等农特产品入驻直播间,区长直播带货。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跨界合作、优势互补,拓宽全区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增加销售收入,由此走出一条“电商+消费扶贫”模式。全区开展农产品线上销售的电商、农业企业约60余家,个体微商超过8000余人,已逐步形成全民销售农产品的电商氛围。1-9月,线上销售农产品1.12亿元,其中销往省内4289万元,销往省外6861万元。
三是抓普及,打造电商新业态。积极引导商贸服务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由商品销售向“线上+线下”、“商品+服务”、“商品+体验”转变,支持亮师傅餐饮有限公司建成全市首家中央厨房,实现原辅料的集中采购、产品的统一生产、统一配送,带动餐饮企业转型发展,拉动餐饮消费;充分发挥菜管家生鲜速配、丝路优选生活商城、平行数字生活、物禾美微商城、秦州蔬菜等本土电商平台作用,为居民提供现场体验、线上下单、便捷支付、网订店取、智能终端配送的社区新零售,加速推广智能取件普及,逐步改变快递上门、下楼取件的传统模式,打造线上与线下互动融合、虚拟与实体互相补充的社区新零售营销模式。疫情期间,我区本土电商平台积极发力,开展无接触配送服务,累计接受订单55179笔,订单合计金额486万元,有力保障了市民生活必需品的需求。

四是抓培训,提高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实施“电商扶贫培训全覆盖”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三步走的培训方式,邀请国内知名院校教授、电商专家来秦州授课,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者返乡创业,鼓励优秀电商人才到农村发展。今年以来,我们依托睿阳科技、佰业众鑫联合打造了秦州区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及网红孵化中心,利用目前最前沿的内容电商、直播电商、抖音短视频营销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创业就业、推动农产品上行。今年举办各类电商培训11期1170人。
五是抓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京东TDC城市仓、云仓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秦州区域物流现代化水平,在陇东南智能物流综合枢纽、城市品牌名片打造、特色产业上行营销服务、特色营销配套支撑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渠道下沉,让天水市民享受当天上午下单、下午送达的高效便捷的电商购物体验。不断完善区、镇、村、消费者四级物流服务体系,推动电商服务站点与物流快递网点的深度融合,健全农产品冷链仓储设施,冷链及气调库51座,静态库容13万吨,支持中通、顺丰、圆通等快递企业在乡镇采取加盟、联营、代收等方式开设快递网点,全区现有物流快递公司18家,网点360个,乡镇快递网点实现了全覆盖,解决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六是抓应用,搭建“电商+扶贫车间”。积极推进扶贫车间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打造“电子商务+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扶贫新模式。在齐寿、牡丹、华歧、藉口、大门、太京六镇,依托当地产业发展基础,以网店、微店为纽带,运用“互联网+”,建设网上扶贫车间,由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牵头,组织贫困户进行标准化生产;由电商企业负责农特产品挖掘和网络销售推广;由电商服务商为农产品上行提供服务,初步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农产品网络销售促进措施。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发挥电商服务平台作用。一是进一步推动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强化孵化培育工作,开展多形式、宽层次的电商培训,培育电商人才。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服务站点服务功能,开展村民所需要的便民服务,有条件的网点梳理挖掘当地特色农村产品信息,协助村民网上销售,或对接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帮助销售。三是依托公共服务中心,吸纳组建营销团队,开展品牌培育、营销策划、代理运营、技术支持等电商服务,支持电商主体助力扶贫。

(二)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是协同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旅游、供销等部门通过“电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电商”等模式,立足区域内的产业优势,整合特色产品,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及生产标准化和溯源体系建设,抓好商标注册和包装设计,推广形成区域特色品牌,推动乡村农特产品和旅游产品在线营销。二是持续发挥“天赐秦臻”电商公共品牌作用,在巩固提高现有农副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民俗工艺品品质的基础上,培育、开发更多高附加值、高效益、富有地域特色的网货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凸显地域特色,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提升电商应用水平。一是完善服务体系作用发挥。要按照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全覆盖、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体要求,全力推进中心、站点职能作用发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培育壮大电商队伍。要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强镇村服务站点运营管理,使镇村服务站点真正发挥作用。发挥本土电商平台作用,构建包容兼顾、多平台共营的开放共享格局。三是深入开展电商精准扶贫。引导电商企业与村集体充分发挥各自在市场营销与产品资源上的优势,做好结合文章,打造“电商扶贫+产业扶贫”模式,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推精准脱贫。

(四)发挥电商协会集聚作用。进一步加强协会成员之间的粘性和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地域性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本地网商从事农产品网络交易无偿提供十项服务:培训及咨询、网销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把关、仓储配送服务、推广服务、产品图片和文案设计服务、促进网商融资及与物流合作等。
(天水在线编辑: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