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在秦州区环卫中心了解到,中心通过与电信部门合作建立环卫智能监控平台,在城郊经常发生偷倒、乱倒垃圾的地方建立100多个监控点,环卫人员只要通过手机登陆环卫智能监控平台,就能实时监控点的垃圾治理情况,或通过回放功能追溯偷倒乱倒垃圾的行为人,并进行相应处罚,有效地制止了偷倒乱倒垃圾的行为,促进了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我市各县区在全域无垃圾治理方面创新工作方式,积极融入互联网科技,开启了“云治理”模式,大力推行网上巡查,通过互联网科技进行全域无垃圾治理“云巡查”,实现“云管理”,有力地强化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升了全域无垃圾治理水平,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开通“云巡查” 形成治理新措施
城乡结合部、河道以及村庄周边是全域无垃圾治理的难点,针对这些地方屡禁不止乱倒垃圾行为,我市各县区采取政府投资、通信企业运营的方式和通信企业牵头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全域无垃圾视频监控建设,对辖区内白天乱倒、夜间倾倒、跨界偷倒等行为进行实时监管。“在这些监控设备投用之前,由于无法快速取证,影响了案件的查处效率。如今,执法人员随时可以在网上开展巡查,监控设备在办公室随机调取查阅相关路段、区域的现场情况,一旦发现有乱倒垃圾行为,即可立即锁定违法嫌疑人和嫌疑车辆,出动人员前往查处。”在甘谷县礼辛镇,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全镇在主要路段、河道、垃圾收集点安装了监控点位51处,查处乱倒垃圾20余宗。监控设备投用以来,对乱倒垃圾等行为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开启“云思维” 实现治理全覆盖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市在积极运用甘肃省卫星拍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系统、全域无垃圾无人机巡查取证系统成果基础上,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对全市113个乡镇、2491个行政村每月开展一次无人机巡查。通过卫星高空扫描,无人机低空拉网式巡查,形成了地空结合、人机结合、立体交叉治理的全覆盖。对于省市发现的问题,通过网络及时反馈给县区有关部门,并要求县区认真排查核实,积极采取措施清理整治。今年共反馈五县两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524处、垃圾点位257处。截止目前,卫星拍摄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无人机巡查航拍巡查取证问题已全部清理整改。

加强“云管理” 切实提升治理效能
全域无垃圾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全面提升治理工作效能,我市有关部门依托网络科技和数字化平台,积极开展有益探索。其中运用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系统、“智慧城市”平台,大力推进城区道路 “错时段”清扫,“全时段”保洁保湿。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城市主次干道、小巷道、重点乡镇等区域交由北京环卫集团等6家专业化公司清扫保洁,促进环卫精细化管理。采取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方式,大力宣传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部署、推进情况、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公开曝光各种不文明行为,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养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三年来,就发动群众清理各类垃圾2.23万吨,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基本得到清理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清水县、秦州区先后被住建部授予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天水在线编辑: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