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天水>>正文
天水市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20/3/16 19:26:20)  来源:天政办发〔2020〕38号  打印本页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天水市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天政办发〔2020〕3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及驻市有关单位:

《天水市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3月11日

天水市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做好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结合2019年度防治工作落实情况及2020年全市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分析,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

(一)全市地质灾害概况及分布特征。截止2019年底,全市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873处,其中滑坡1105处,崩塌217处,不稳定斜坡316处,泥石流214处,地裂缝7处,地面塌陷14处。具体情况为:秦州区地质灾害隐患点342处,其中滑坡257处、崩塌43处、泥石流18处、不稳定斜坡22处、地面塌陷2处;麦积区地质灾害隐患点341处,其中滑坡172处、崩塌28处、泥石流58处、不稳定斜坡80处、地面塌陷3处;秦安县地质灾害隐患点238处,其中滑坡130处、崩塌35处、泥石流11处、不稳定斜坡56处、地面塌陷2处、地裂缝4处;武山县地质灾害隐患点347处,其中滑坡195处、崩塌18处、泥石流106处、不稳定斜坡23处、地面塌陷2处、地裂缝3处;甘谷县地质灾害隐患点153处,其中滑坡91处、崩塌6处、泥石流2处、不稳定斜坡51处、地面塌陷3处;清水县地质灾害隐患点246处,其中滑坡167处、崩塌34处、泥石流12处、不稳定斜坡31处、地面塌陷2处;张家川县地质灾害隐患点206处,其中滑坡93处、崩塌53处、泥石流7处、不稳定斜坡53处。

滑坡灾害主要集中在黄土丘陵地区,全市各县区均有新老滑坡现象,其中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和清水县较为突出。这些区域黄土层与下伏基岩的接触面结构软弱,山体陡峭,受地震波及影响土质疏松,随着主汛期雨量增多,极易形成滑坡灾害。

泥石流灾害分布较为广泛,其中麦积区、武山县较为突出。这些区域黄土岩层松软破碎,滑坡体和沟谷较为发育,为泥石流灾害发育、发生提供了条件,一旦遇到大暴雨冲袭,极易诱发泥石流灾害。

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灾害的发育与地形条件关系十分密切,由于山坡坡度陡,临空面较大,岩土体结构松散、垂直节理和裂隙发育,容易发生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灾害。全市各县区均有分布,其中麦积区、秦安县和张家川县较为突出。

受黄土广布的地质条件控制,全市境内目前发现的地面塌陷为发育在黄土分布区的土洞型地面塌陷,数量较少,且在各县区零星分布。

地裂缝多数伴随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发生,有些地裂缝还具有继承性和一定的位移形变特性。地裂缝在我市境内呈分散分布。如秦安县千户镇新庄村苏家沟门、安伏镇陈河村杏树湾组地裂缝,武山县李家山地裂缝等。

(二)天水市城区北山地质灾害概况。天水市城区处于南北两山夹一河的东西狭长地带,城区北山一带上覆第四纪风积黄土,下伏新近系泥岩地层,受4条断裂切割控制,形成北山滑坡群灾害,目前仍处于蠕滑变形状态。根据调查,城区北山西起吴家崖村,东至成纪新城段,全长13.5公里,南北平均宽约500—1200米,面积约14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43处,其中滑坡26处,不稳定斜坡5处,泥石流8处,崩塌4处。威胁对象涉及学校、医院、政府机构、市政设施、住宅小区、密集居民点等,潜在威胁人数45143人,潜在经济损失约25亿元以上,其中罗玉沟特大型泥石流直接威胁天水市城区,威胁人口约15000余人,潜在经济损失10亿元以上。西起吴家崖、东至枣园村一带的地质灾害隐患更是处于城市核心区域,东西长9.5公里,南北宽约300-500米,直接威胁人口43000余人。这些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对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影响,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

麦积区邓庄村至柏林村段,发育滑坡11处,泥石流5处,不稳定斜坡20处,地面塌陷1处,共有地质灾害隐患37处。其中,锻压厂至柏林村段,渭河北岸黄土丘陵斜坡地带发育滑坡群,滑坡群坡体上自西向东分布有清—麦公路(三级)、北山公园、张家村、吕家村、寨子村、何家村及各村的进出道路和部分农田。近年来因持续强降雨,滑坡群变形进一步加剧,引发多处塌方,坡体裂缝较以前明显变宽、变长,稳定性进一步下降,直接威胁天水锻压机床厂、天水流浪儿救助站、张家村、吕家村、何家村等约2290人,潜在经济损失2.8亿元。

二、2020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我市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又地处我国主要地震带,地震相对活跃,地震引起的地表变形扩展效应明显。加之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强度和区域分布复杂多变,局地突发性强降水等极端天气频现,受强降水和地震等自然因素引发地质灾害的概率相对较大。尤其是近年来历史罕见的如2018年暴洪灾害、2019年连阴雨等恶劣天气,诱发大量隐患成灾,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且灾害的多发、频发使原本脆弱的地质环境更加恶劣,防灾形势更加严峻。

综合分析2019年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充分考虑全市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分布特点、工程建设活动强度、汛期气象趋势分析、地表变形扩展效应等因素,预测今年我市地质灾害防范总体形势可能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主要引发因素仍将以强降水为主,其次为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和地质环境因素等,灾害类型仍将以滑坡、崩塌为主,其次为泥石流、地面湿陷、地裂缝等。

(一)地质灾害引发因素分析

1.降水趋势预测。近年来我市旱涝交错天气频率增高,导致地质灾害频发。2019年全市气温偏高,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为385.3~730.6毫米(甘谷、武山比历年同期偏少1成,其余县区偏多1~4成)。先后经历了冰雹、暴雨、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共出现强对流天气29场次,其中冰雹18场次(为2008年以来最多),区域性暴雨2场,大范围连阴雨天气过程3次,其中持续连阴雨过程时间长、持续性强、累计雨量大、影响范围广,为历史罕见,致大量地质灾害隐患成灾风险增高。

根据天水市气象局综合分析预测,预计2020年3~9月我市将呈现“霜冻中度偏重、强对流天气活跃、暴雨影响偏重”的特点,气温偏高、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属偏差年景。其中河谷地区(秦州、麦积)气温17.9~18.0℃,降水量484~491毫米;渭北地区(甘谷、秦安、武山)气温16.4~17.6℃,降水量359~373毫米;关山地区(清水、张家川)气温14.6~15.7℃,降水量494~543毫米。预计4月中旬出现晚霜冻气候事件可能性大,全年出现冰雹约10~12次,接近历年平均值。6~8月可能出现暴雨6~8场,场次偏多,且以对流性天气为主、致灾性强的短时强降水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很大。

2.地质环境因素。我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六盘山山地过渡地带,绝大部分属黄土丘陵区,具有四季分明,冬春干旱少雨,夏秋湿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区域内黄土分布面广,覆盖较厚,黄土垂直节理、裂隙发育,区域内地质环境十分脆弱,黄土与下伏基岩或新近系泥岩接触面结构软弱,丘陵山地坡角一般大于20°,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加之“5.12”汶川地震、“7.22”岷县漳县6.6级地震、2013年“7.25”暴洪灾害、九寨沟7.0级地震、2018年极端天气、2019年历史罕见的持续连阴雨天气对地质环境的剧烈影响,灾害叠加效应明显,一些潜在隐患点很难识别。因此,受地质环境因素影响,地质灾害隐患成灾的可能性加剧。此外,黄土丘陵区在雪融、春灌期极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3.人类工程活动趋势预测。2020年全市工程活动强度仍较大,对地质环境扰动强烈。尤其是公路、铁路沿线边(斜)坡,各类工程建设现场,矿山(包括废弃矿点、尾矿库)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铁路、公路隧道施工弃碴弃土极易形成泥石流物源。山地丘陵区平山造地、农村临山建房形成的高陡边坡或对斜边坡不合理地开挖、加载等,极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发育趋势预测。预计2020年地质灾害发育频度及危害程度较历年有上升。预测高发期为冰雪消融春灌期和5—10月主汛期,引发原因以自然因素为主。1月、2月、11月、12月为低发期,引发原因以人类工程活动为主。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及防治区

(一)重点防范期。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气候和雨情趋势预测,地质灾害趋势分析和主要引发因素等,确定重点防范期为3—10月。

3—4月(冰雪消融春灌期):冻土地带和积雪较多的崩塌、滑坡体以及地下水位较高地段,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应重点防范。同时,还应防范春季灌溉期台(塬)边缘地带崩塌、滑坡灾害的发生。

5—10月(主汛期):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和主要防范期,尤其今年气象预测为偏差年景,短时强降水等极端天气致灾性强,要重点防范因强降水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高易发区以及各类建设活动或对地质环境扰动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密集区,特别是切坡、采矿等易引发崩塌、滑坡等灾害的区域,应当全年防范。

(二)重点防治区。根据全市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区、人口密集区和重点工程建设区列为重点防治区和防治重点。

秦州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为玉泉、娘娘坝、齐寿及平南镇,区内生态环境脆弱,是地质灾害发育的高易发区,以滑坡为主,泥石流次之;麦积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为城区,三岔、渭南、马跑泉、花牛和麦积镇,区内生态环境脆弱,是地质灾害发育的高易发区,以滑坡为主,泥石流次之;秦安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为兴国镇泰山庙不稳定斜坡;清水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为永清镇;甘谷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为大像山镇;武山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为城关、洛门及桦林镇;张家川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为张川镇南北两山。

以上重点防范区以外的其它区域和对地质环境扰动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区,各县区也应按照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相应纳入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四、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各县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坚定事业发展信心,全力做好地质灾害监防,大力推进创新驱动,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创新举措,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一)全面落实监防措施。各县区要把隐患排查和核查作为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始终贯彻落实“汛前全面排查、汛中监测巡查、汛后及时复查”的“三查”制度,准确掌握各隐患点变化情况、发展趋势、落实防控措施,确保险(灾)情能够及时发现、提早处置。要严格按照隐患点认定与核销管理办法,采取实地核查、走访调查、专家现场论证等方式,把牢新增与核销隐患点申报程序,建立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基准台账,及时更新完善数据库信息,实现动态管理,确保台账数据准确严谨、实时更新;要从严贯彻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地质灾害危险地段(点)要设置醒目的危险警示标牌,重大灾害隐患点,要确定专人全天值守监控,发现险情要立即发出可靠明显的预警信号,迅速转移安置群众,准确核实上报信息,确保信息畅通;对已搬迁和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消除风险的隐患点,经申报审批予以撤销的,要及时销号。已发现的和专家论证后核增申报的隐患点要全部纳入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及时发放“两卡”,栽设警示标示,制定应急预案,确定监测、值班、预警人员和应急避险场所,全面落实监防责任。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县区排查、巡查、值班值守、预警发布等工作的督促指导,对县区难以确定的隐患点,要及时组织市级专家进行现场调查、确认。

(二)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各县区要继续深化和巩固“十有县”建设成果,不断完善市、县、乡、村、村民小组及监测点六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制体系和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组织指挥机构,全面推行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严格按照《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水市地质灾害防治“六个人人工程”及群测群防手机APP推广运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天政办函字〔2018〕102号)文件要求,在现有工作成效基础上,紧抓汛前有利时机,结合冻融期排查契机,组织各有关部门、各乡镇继续大力推进地质灾害“六个人人工程”布局实施和群测群防手机APP安装应用,争取各级群测群防员管理版运用到位、操作熟练,隐患区群众公众版安装全覆盖、使用成常态,在全市构建六级群测群防组织专业防范,隐患区群众协管协防的良好机制,不断凝聚全民群防共治的合力,提升地质灾害防范水平。该项工作将继续作为今年防灾减灾督查的重点任务,对督查中发现进度缓慢,推进不力的县区、乡镇,将严肃处理并通报。

(三)加强专业监测网络建设。各县区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监控指挥体系、市县地质灾害“一张图”工程、气象预警系统、专业监测网络、手机APP等支撑作用,将气象云图预报分析作为预防前置关口提早介入、将应急监控指挥系统数据及专业监测设备维护作为监测手段认真核查、将APP巡查监测及隐患点数据库作为常规工作动态管理,并逐步启动县级地质灾害指挥平台建设,形成市县同步一体的地质灾害综合防范体系,不断提高信息化能力,所需经费要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秦州区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依托建成的地质灾害综合指挥平台,全面完善配套措施,提升信息化工作能力水平,真正使指挥平台功能最大化、效益最大化,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各县区要在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以秦州区绿色市场社区和麦积区张家村村委会两个示范点为标杆,打造一批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技术过硬、装备齐全的村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示范点,达到以点到线、以线到面的效果,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地质灾害防范水平。

(四)推进重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协调解决阻碍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治理工程顺利实施。尽快开展2019年中央、省级投资2270万元的秦州区天水郡大沟门滑坡、秦州区玉泉镇豹子沟滑坡、麦积区五龙镇凌温村文化广场滑坡、甘谷县武家河镇武家河村不稳定斜坡、武山县城关镇南峪黑沟村泥石流等5个治理工程的施工、监理单位招投标工作,启动工程治理项目。秦州区要研究解决北山滑坡二期、三期、四期治理工程施工的问题,尽快搬迁工程施工范围内的拆迁户,彻底打破阻碍工程进度的瓶颈,保障北山滑坡治理工程在年内全部完工;武山县要按照省自然资源厅要求尽快制定四门镇金德浴沟泥石流治理项目的整改方案,经专家组长审查后,督促施工单位完成整改任务;督促设计单位做好洛门镇改口村泥石流治理项目的变更方案,待省自然资源厅审查后开展剩余工程量的建设任务;清水、张川县要加快续建工程的建设进度,确保主汛期来临前完成治理工程,消除灾害隐患。

各县区要认真梳理历年通过竣工验收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指定管理单位,靠实工程管理责任,加强工程维护,保障治理工程发挥作用。要按照因地制宜、轻重缓急的原则,在省市专家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做好项目前期论证,积极申报新的项目,争取国家、省上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实施力度。

(五)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应急避险演练,不断提高临灾避险能力和处置能力。要积极引导、鼓励基层社区、村组成立地质灾害联防互助组织,依托乡村文化广场项目,大力推进隐患点应急避险场所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功能分区。市、县(区)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粮食和物资储备等部门,要及时采购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建立应急抢险队伍,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并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刊、短信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六)贯彻落实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各县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不断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勇于开拓、求实创新。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关口前置、重心下移,突出“防”的作用,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范;要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理念,完善机制、综合施策,提升“抗”的能力,做到监防周密、减轻风险;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理念,凝聚各方力量、统一调度指挥,提高“救”的效率,实现单一到整体、分散到集中;要牢固树立贯彻“五位一体”发展新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协调保障,加强“治”的力度,充分发挥地质灾害治理生态效益,做到消除隐患,保障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坚决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着眼严峻的防范形势,立足防灾工作大势,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行动,理顺工作机制,厘清业务流程,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将今年的形势研判的更加严重一些,各项工作安排部署更加周密一些,防灾减灾措施落实更加严格一些,全力以赴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组织领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职能部门分类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主要领导要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全面了解掌握辖区内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不断加强督促和检查。

(三)加强协调配合。各级应急管理、发改、自然资源、建设、交通、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协作,密切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重要信息、突发事件要及时通报、快速反应,实现防灾信息在部门工作间的充分衔接;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各类工程项目建设中,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不断加强与各部门协作配合,统筹各方资源,同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整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共同构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四)严格执行法规标准。各县区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政策、标准,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体系。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危险性评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评估、监测预警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要求和规范规程,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

(五)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按照《甘肃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定,认真对照《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要求,紧密结合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持续推进全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实施要求,提高前期工作效率,加大协调保障力度,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六)加大防治资金投入。对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特别重大地质灾害,要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对较重、一般的地质灾害,要多种渠道争取防治资金,市县财政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要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参与地质灾害防治,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入的良好机制,让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加强机构队伍建设。要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整合专业技术力量,配齐配强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依托驻市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队伍,落实专家库建设;加强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培训,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装备、有物资、有经费,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八)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的精度和效率,鼓励研制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指挥、救援关键技术装备。应急管理部门要逐步建成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技术机构、技术体系和信息系统,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防治工作水平。

(九)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各级政府要按照分级分部门管理的原则,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落实到相关部门、具体单位,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对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原则上是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威胁公路、通信、水利水电等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其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威胁企业矿区、厂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该企业负责组织监测;威胁学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学校所在乡(镇)、村或居委会协助学校组织监测;威胁机关单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本单位或几个单位协商组织监测;威胁居民及农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村级组织监测;对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的,县(区)、乡(镇)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专门监测,对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24小时专人监测并加强对变形破坏过程前兆特征的巡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变形发展趋势,做出准确预报,并果断采取有效的避让预防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和各类工程建设活动中违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任何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人为活动,坚决予以制止;对不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的行为,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给予经济处罚;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玩忽职守,致使防灾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县区、各部门在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中,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委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地质灾害监防工作,严抓自身,并重点盯住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安置等突发状况下的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做好防毒消杀、体温测量、健康状况登记等工作,确保疫情防控与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相 关 新 闻

·全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培训班在麦积区举行(图)·2019年省市区三级联合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成功举办(图
·麦积区开展地质灾害避险专项演练(图)·甘肃省全力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
·秦州区领导督查北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展情况(图)·秦州城区北山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有序推进(图)
·省自然资源厅检查指导甘谷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图)·麦积区5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通过省级终验(图)
·秦州国土分局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再部署(图)·天水市国土资源局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会

新 闻 推 荐

逯克宗副市长在甘谷县调研脱贫攻坚挂牌督战

·北京警方:对13日报告的1例从美输入确诊病例立案侦查
·A股再遭重挫 沪指失守2800点
·安徽发布指南明确7种情形可以不戴口罩
·新华国际时评:面对疫情,当摘掉“有色眼镜”
·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
·北京小汤山医院最后一批医疗仪器完成检测
·从武汉回老家过年的我,成了小县城的“一号病人”
·五部门发文惩治妨害国境卫生检疫违法犯罪
·美军驻伊拉克基地再遭火箭弹袭击
·中国将捐赠试剂盒助菲律宾抗击疫情
·世卫组织: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72469例
最 新 图 片
逯克宗副市长在甘谷县调研脱贫攻坚挂牌督战 汪小娟副市长调研督查包抓项目建设情况(图) 省委副书记孙伟在天水调研(图) 天水市收看全省民主党派建设工作暨建言“十 天水市委书记王锐现场踏勘天陇铁路路线(图) 天水市委书记王锐调研天水传染病医院改扩建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天水资讯
·天水市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张家川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 集中销毁一
·麦积区农技中心积极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图)
·孙忠平督导包抓挂牌督战村姚沟村脱贫攻坚工作(图)
·麦积区颖川河流域向面坡植树造林掀起热潮(图)
·曾在秦州取景拍摄的央视大型纪录片《天水古城——羲
·秦州区人民检察院召开2019年度总结表彰暨2020年度工
·玉泉镇着力解决重点项目征迁收尾工作难点(图)
·索鸿宾调研指导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图)
·武山县杨咀村村史馆:上万件老物件诉说时代变迁(图)
·【走一线 看项目】武山县一中迁建项目(图)
·天水师院果蔬专家来到了麦积区新阳凤源生态农业联合
·聚焦天水市2020年纪检监察工作(七)
·甘谷:劳务输转再发力 拓宽农民致富路(图)
·关于公布2020年环保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计划的通告
·省商务厅副厅长吴镇图督查甘谷县复工复产等工作(图)
·天水市启动农资打假“春雷”行动(图)
·甘谷县召开脱贫攻坚挂牌作战暨“两项行动”调度会(图
·王东红主持召开全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会议暨领导
·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李田援鄂记(图)
·天水籍音乐人创作抗疫歌曲《爱在身边》向抗疫英雄致
·【决战2020】清水:劳务输转工作实现开门红(图)
·【决战2020】清水:加快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图)
·【决战2020】清水:全力实施“三农”工作“4655”工
·王东红主持召开秦安县委常委会会议
 文化历史
·2020年春节为何来得“早”?
·吃水饺、喝羊肉汤……你家乡的冬至习俗有哪些?
·中秋佳节,品味总书记讲话中引用过的经典诗词
·赏月拜月、吃月饼……你记忆里的中秋节什么样?
·立夏习俗知多少?食用五色饭 “称人”以验肥瘦
·“杨花落尽子规啼”:20日16时55分“谷雨”(图)
·原来你是这样的清明节
·21日5时58分“春分”:百花争明媚,莫负好春光
·“二月二”民俗专家详解“龙抬头”
·2月19日7时4分“雨水”:春雨脉脉,柳丝含烟
·民俗专家:正月初七“人的生日” 源于女娲创世神话
·大年初五|今天为什么要“破”它?
·大年初二|有种温暖叫回娘家
·农历正月初二:“迎婿日”习俗知多少?
·农历一月为何叫“正月”?
 博 客
·烟铺大樱桃
·九曲黄河第一弯
·若尔盖草原
·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快递火了元龙镇
·人生回眸
·宅家的思绪
·庚子岁首国难纪事
 播 客

·袁丫丫代言武山豆角
·《我和我的祖国》
·杨彦东:初冬牧场
·秀金山风光
·进入天水古村落
·温家峡红叶
·高原:渔家傲
·为劳动者“送清凉”
 娱 乐

·“最暖心”春晚展现奋进新时代精气神
·2020年央视春晚顺利直播 展现全国众志成城精神
·央视春节推数十部影视片 陪观众在家过新年
·7部电影撤档、无条件退款 可能会五一或暑期档上映
·2020年央视春晚节目单公布 将有30个节目亮相
·2020年央视春晚将实现4K、VR直播
·央视春晚主持人阵容公布,将包含演员佟丽娅
·2020年央视春晚完成第二、第三次彩排
·《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第二次彩排(图)
·2020年央视春晚将聚焦反映新时代风采

 社 会
·86岁阿婆出院前亲手写了一封信,看哭医务人员!
·相隔百余年的两张照片,定格相似瞬间
·孙小果被执行死刑
·湖北一名男子拒不配合疫情排查被行政拘留
·孙文斌故意杀人案一审被判死刑
·权健案一审宣判 束昱辉被判九年
·权健案尘埃落定!诸多疑团被进一步解开
·北京检方:对孙文斌故意杀害医生案提起公诉
·孙小果为何被判死刑?
·云南高院依法公开宣判孙小果再审案 决定执行死刑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50006 Copyright 2005-2006  天水在线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938-8218028 13893879576 QQ:57530489 邮箱:tswjy@126.com 

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