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担当领头雁 齐心共筑康庄梦
——记秦安县西川镇小庄村第一书记 帮扶工作队队长蒋灵斌
“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作为一名80后共产党员,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8年1月,他主动请缨来到山大沟深的贫困村投身脱贫攻坚战。一年多来,他吃住在村,把村民当亲人、以扶贫为事业,为村民出实招、解难题,积极探索出“支部+企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农户”的产业脱贫模式,有效改变了村庄落后面貌,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他就是北京科技大学扶贫办副主任、秦安县西川镇小庄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蒋灵斌。
聚焦短板抓建设
破解脱贫致富的老大难
“要致富、先修路。我们这里山大沟深,地形陡峭,盼了几辈人的自然村硬化路、产业路,在蒋书记的大力争取下今年终于要修成了!”村民孙建峰看着正在施工的路激动地说。
来到村上后,蒋灵斌一户户走访了解村情户情,经过多方协调,积极争取3.68公里自然村硬化路项目及北科大援建产业路项目,项目竣工后将有效改变小庄村群众出行难、靠“肩挑手推”运输的落后状况。他和帮扶队员挨家挨户上门宣讲政策,鼓励党员带头示范,助推全村实施危房改造22户、拆除空心院14户,让群众实现了居有所安。
村民黄兆琴告诉记者:“我以前住的房子是土坯房,一下雨墙根就在水里泡着,不但潮湿还不安全,蒋书记为我们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现在住进新房子感觉不仅安全放心,还干净明亮,现在生活条件比以前可好多了!”
聚焦发展抓产业
激发脱贫致富的原动力
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群众。蒋灵斌心里清楚,帮扶只有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要想让贫困村富起来,发展壮大产业才是根本之策。于是他多次与村“两委”班子商议,决定以“做优做强林果产业,就地就近务工挣钱”的方式,带动小庄村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探索,逐步形成了“支部+企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农户”的产业脱贫模式。
“现在有了扶贫车间,我们就不用出去打工了,每天来扶贫车间轧衣服,一个月能挣1500—2000块钱,农忙的时候也能在地里干活,还能照顾家里,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正在扶贫车间工作的村民庞文霞说。
蒋灵斌一边积极争取北科大帮扶资金,建立小庄村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吸纳了以贫困户为主的务工妇女20余人,每人年增收1万元以上,使村上妇女务工挣钱、照顾家庭、干农务活三不误,为她们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一边积极争取帮扶资金向村民免费发放优质苹果苗1万株、花椒苗1.5万株,扩建更新苹果园、花椒园,开展果椒园管理技术系列培训,建设“党员示范园”,使撂荒地得以利用、栽培技术大为提升。同时,鼓励村干部和致富能人带头成立梁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果品销售、果树认购、农具租赁等业务。
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东胜介绍:“蒋书记一心想着村民,为我们村办的实事半天也说不完,从发果树苗到修产业路、从开展技术培训到拓宽果品销路,为我们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扶。”
蒋灵斌还积极参与北京科技大学定点扶贫秦安县各项工作,配合筹备大地湾文化与科技国际学术研讨会、乡村振兴战略论坛等活动,为秦安县争取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苏州企业万棵果树认购项目及大批帮扶物资。他也因表现突出,被评为了“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天水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
就今后的工作打算,蒋灵斌对记者说:“下一步,我们帮扶工作队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力做好今年整村脱贫摘帽各项工作。产业发展方面,将扩建苹果园300亩,开展种植技术培训10期,联系多家果品企业到村收购苹果、花椒。基础设施方面,将落实好3.68公里硬化路项目、12公里产业路项目。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小庄一定会早日变成大美康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