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究竟给天水带来什么?

(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图)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于2018年2月7日印发实施,《规划》的发布对关中平原地区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如何看待规划中城市群的发展方向和为天水带来的发展机遇,编者从对规划学习中提出以下见解,供参考。
城市群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咱们国家现在都有哪些重要的城市群?
目前,对城市群到底是什么?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认识上大体一致,就是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由很多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组成,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的例外)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地理特点和交通条件,彼此的联系较为紧密,共同构成一个城市“集合体”。城市群要具有几个特征:一是要有核心城市为依托,核心城市必须是特大城市或大城市,可以是一两个或多个。二是有不同等级的城市体系,既有核心城市,又有区域中心城市,还有众多的小城市和小城镇。三是由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较强的城市组成。城市群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
在我国现在城市群中,东部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发展较为成熟;中西部地区正在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北部湾、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发展19个城市群、2个城市圈,构建“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截至2018年2月,国务院共先后批复了7个国家级城市群,分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六个待批复,分别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其它城市群正在战略规划中。
“关中平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荣耀和厚重记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特制定本规划,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
关中平原城市群和我们正在建设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有什么异同?
国务院批复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5个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商洛市的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山西省:运城市(除平陆县、垣曲县)、临汾市尧都区、侯马市、襄汾县、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洪洞县、浮山县;甘肃省:天水市及平凉市的崆峒区、华亭县、泾川县、崇信县、灵台县和庆阳市区。国土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人口386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9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12%、2.79%和2.14%。规划期为2017—2035年。到底跟我们正在建设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有什么异同?
首先,从地理范围上看。增加了平凉、庆阳和运城市、临汾市4个市,关中—天水经济区仅涉及我们甘肃和陕西两省,而关中平原城市群则扩展到山西省,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进一步延伸,在范围上更大更广。
其次,从发展定位上看。关中平原城市群目标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引领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国家创新高地、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内陆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提出的“一高地四基地”战略定位仅仅是着眼于国内,所以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高度和视野宽于关中—天水经济区。
再次,从发展重点上看。关中平原城市群重点建设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生态共建环境共治、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等,发展重点突出,就是城市的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重点包括构建创新型区域、现代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改革开放等,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最后,从区域发展上看。关中平原城市群主要发挥其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增加山西省两个市的目的就是要对接京津冀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进一步促进全国范围内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广度和深度将比关中—天水经济区更大更深,惠及更多群众。
关中平原城市群内的数十二个城市各自如何定位?天水将处于何种位置?
城市群建设就是为了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各个城市的功能和定位,推动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因此,《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要构建“一圈一轴三带”的空间格局。强化西安服务辐射功能,加快培育发展轴带和增长极点,构建“一圈一轴三带”的总体格局,提高空间发展凝聚力。
“一圈”指由西安、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主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加快功能布局优化与疏解,增强主城区科技研发、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国际交往等核心功能,完善阎良、临潼、兴平等外围组团功能,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按程序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打造带动西北、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一轴”即沿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的主轴线。强化西安的综合枢纽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宝鸡、渭南、杨凌、天水等重要节点的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加强城市分工协作,形成现代化的产业带和城镇集聚带。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向西连接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向东加强与中原地区和沿海地区联系,进一步提升陆海双向开放水平,强化对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走廊的战略支撑作用。
“三带”即包茂发展带、京昆发展带、福银发展带。包茂发展带依托包茂高速、包海高铁等通道,促进铜川融入大西安都市圈,带动延安、榆林、汉中、安康等地发展,形成连通西南西北的城镇发展带。京昆发展带依托京昆高速、大西—西成高铁等通道,推动韩城—河津一体化发展,强化运城、临汾、侯马等节点城市和沿线中小城市支撑作用,形成对接京津冀地区的新发展带。福银发展带依托福银高速、银西—西武高铁等通道,推动平凉—庆阳、彬县—长武—旬邑一体化发展,引导商洛等节点城市绿色发展,形成对接长江经济带、连接辐射宁夏的新发展带。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将西安作为城市群内独一无二的核心城市,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面向西北地区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提升维护西北繁荣稳定的战略功能,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而将天水等其它城市作为重要节点城市。适度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对城市群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出将人市秦安、甘谷两县有序设市,增加城市数量。同时加快发展特色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
从《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空间格局图中看出,对于处于“一轴”上的天水、宝鸡、运城三市,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上其实是作为副中心来布局的,其地位和任务要明显高于其它8个城市。这对于我们既是发展机遇,也是挑战。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空间格局图)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列入天水的项目有那些规划体现出了多少天水元素,有哪些干货呢?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天水”出现17次,与“天水”相关的元素出现30多次,仅次于西安。与我们天水关联度大的具体“干货”归纳如下几类:
第一,做强重要节点城市。进一步提升宝鸡、铜川、渭南、杨凌、商洛、运城、临汾、天水、平凉、庆阳等重要节点的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彬县、蒲城、三原、华亭、秦安、甘谷等具备条件的县有序设市,增加城市数量。
第二,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发挥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作用,带动西咸新区及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天水等开发区创新发展。
第三:天水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积极建设宝鸡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推进渭南、商洛、运城、临汾、天水、平凉等一批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积极推进西安咸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启动宝鸡、天水、平凉、华山等民用支线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一批通用机场建设。规划布局了天水—哈达铺普通铁路;天水—宝鸡、兰州—天水—汉中城际铁路;平凉—天水—陇南高速铁路;天水—平凉、静宁—天水、景泰—礼县、天水—两当、张川—陇县高速公路等事关天水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项目。

(关中平原城市群交通网规划示意图)
第四:天水光纤网络全覆盖。积极推进中国—中亚跨境陆缆建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综合信息服务。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西安、宝鸡、渭南、咸阳、临汾、运城、天水等设区城市率先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持续提升网络接入能力。
第五:天水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智慧城市。建立城市群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推动电子政务平台跨部门、跨城市横向对接和数据共享。建立城市群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市县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加快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推进建设信息惠民试点城市。推进西安、宝鸡、渭南、铜川、咸阳、天水等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支持渭南、铜川、咸阳、天水等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完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鼓励大型商贸、信息服务企业建设特色电子商务云系统。
第六:实施白龙江引水工程。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推进引汉济渭、泾河东庄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深化白龙江引水、庆阳马莲河水利枢纽等工程前期工作。
第七:构建渭河流域绿色生态廊道。以黄河及渭河、汾河、泾河、丹江等水系为重点,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湿地滩涂等重要生态斑块为补充,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强化各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管控和保护,建设好城市群生态节点。

(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图)
第八:渭河水系治理工程。以秦巴山地及渭北、天水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重点,科学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强以秦岭、桥山、六盘山为重点的山体保护,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搞好植被恢复。加强渭河、汾河、泾河等水系治理,加快引汉济渭等重大水源补给工程建设,营造科学合理、自然优美的水生态。
第九: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渭河干流滩面整治、河道疏浚、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及湿地建设、水生物保护、河湖自然联通恢复等工程项目,实施渭河沿岸工业污水治理工程,实施渭河流域泾河、灞河等主要支流水污染综合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工程。
第十:藉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节水保护、径流蓄水、水系重建、水源涵养、兴水增绿、植被修复、水土保持、污染防治等工程。
第十一:甘泉镇等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及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开展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按照“绿色、循环、低碳”原则建设污泥处置设施,加快完成现有不达标污泥处置设施的达标改造。开展渭河沿岸虢镇、新丰镇、蔡家坡镇、甘泉镇等重点乡镇污水收集处理及配套网管建设工程。
第十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精品旅游线路。与新疆、甘肃、宁夏等省(区)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联合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精品旅游线路。
第十三:大地湾遗址保护。推进秦始皇陵、汉唐帝陵、汉长安城、大地湾、陶寺等大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积极做好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交流互鉴。
第十四:伏羲公祭大典。加强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发展演艺事业,推广西部影视、陕西秦腔、伏羲祭祖、崆峒武术等文化艺术品牌。
第十五:天水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园。扩大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电影节等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影响力,支持西安举办文化艺术博览会,推进西安丝绸之路文博书苑、天水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园、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等建设。

(关中平原城市群开放格局示意图)
(作者:徐建强 就职单位:天水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