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水市抓住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机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深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组织召开了全市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暨土地流转促特色产业发展现场会和土地确权推进会、促进会,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6个县区获省级验收优秀、1个县区获良好等次,确认承包地面积671.3万亩,占二轮承包耕地面积的121.74%,占国土二调耕地面积的83.9%。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8.2万亩,总流转面积达到113.6万亩,流转率20.6%,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6家,总数达到544家,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新注册农民合作社1051家、家庭农场234家,分别是任务的2.3倍和2倍,总数分别达到5151家和736家;新建土地股份合作社4家,土地入股面积8812亩,通过“三变”发展产业实现长效增收1.15亿元;规范扶持农民合作社21个,新增省级示范社63家、市级60家,新增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9家、市级40家,各级示范社和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分别达到669家和144家,带动农户29.6万户,5家统防组织获全省“百强服务组织”称号。开展全省“一乡一农机合作社”建设试点,注册农机合作社34个、能力提升28个。

三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制定出台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秦安县省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启动,秦州区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利用“双助贷”工程,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2049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2亿元,全市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达到2400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2491个的96.3%。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新开通运行乡镇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端口60个,实现村级集体“三资”网络化管理。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16个村,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28份。

四是积极推进“接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农业行政审批“七公开、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要求,将承担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农药经营许可、植物检疫许可三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市政务大厅办理,调派授权工作人员,推行“网上行权”,做到农业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政务专网受理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