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不畏创业难 致富有成不忘感恩心
——记感动一方的残疾青年文瑞

他出生于穷苦的边远山村 ,只有一只手,却干成了许多四肢健全的年轻人干不成的事;他历尽生活的磨难,在天灾人祸面前依然昂首挺胸,不屈不挠,终于走出自己的致富路;他感恩社会,帮助当地残疾人就业,为当地的残疾人事业努力着,奋斗着。他正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一方百姓,带动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他的百折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正激励着一群有抱负的年轻人。他就是秦州区华歧乡文庄村的残疾青年——文瑞。
1984年他出生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村家庭,母亲患有癫痫几近瘫痪,姊妹四人全凭父亲一人养活,小时候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年幼的他早早的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力,正是如此才造就了他坚韧的性格。

中学毕业后,他父亲四处借钱供他读完天水市农民中专畜牧兽医班。本想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可是社会的发展太快了,没几年农村的牲畜就消失殆尽,机械化早已普及。2004年春天,他与邻村的姑娘王彦英相爱并结婚了,也是这年没有任何收入的他被生活所迫,无奈他打起背包到山西太原做了一名民工,这一干就是八年。眼看着日子越来越好,小俩口正看着俩个孩子舒一口气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又一次降临到他的身上,在操作铡草机时不慎把手卷了进去,无情的机器夺去了他的左手,使他终身残疾。天塌了!老天竟是如此不公,使这个自小没娘的孩子受这么多的苦。他绝望了,一度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他的内心几度奔溃。然而当他看到儿子天真的笑容,听到妻子温暖的鼓励的话语,想到自己年迈的父亲,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感又一次涌上心头,他又一次战胜了自己,在困难面前站起来了,他要活出个人样来,不管怎样他决不能辜负那么多爱他,关心他的人。躺在医院的那段日子里,他一直在想,怎样才能把他的特长和现实结合起来呢?几番思索,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渐渐浮了出来——养牛。
他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自食其力,做一名坚强快乐,有梦想的放牛人。然而,谈何容易,事情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首先是资金的问题,虽然这些年小有积蓄,但对于牛场这样庞大的工程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建筑材料还没备齐,钱就用光了。于是他四处筹资,可是他已经残疾了,谁还愿意给他借钱呀!一时间村里人议论纷纷,冷嘲热讽。但他并被舆论所打倒,他想用实际行动来让人相信他。他请来亲戚朋友用仅有的建筑材料盖牛棚,沙子没有了,他就和妻子连夜到河坝里去淘,木材不够,他拆了三间老房子。牛棚总算盖起来了,可是没钱买牛怎么办?一头牛犊,几千块呀,这可不是小数目。几十天过去了,他一筹莫展,很多人劝他放弃,可他说:“天生就和牛有缘,就这牛脾气。”他天天往牛市跑,软磨硬泡,或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牛贩子,在驻村干部的担保下,他获得了10头母牛犊,先付一半钱,等牛长大了再还另一半。牛场终于开张了!

几年来他一人经营着养牛场,山坡上,水沟里,他的脚印落遍了华岐山的每一块土地。风雪雨露,严寒酷暑,更加磨练了他不怕输的性格。经过四年的发展,他的牛场已初具规模,有基础母牛42头,西门塔尔公牛1头。然而,由于经验不足,只有他一个人忙里忙外,每天早上3点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铁打的身子骨也吃不消啊,精力严重不足,虽然时有乡亲们帮忙,但那也不是长久之计。加之前期投资太大,母牛繁殖期又较长,管理经验不足,几年来一直亏空,没有盈利,往往旧债未还,又添新债。犹豫不决时,乡驻村干部,区残联雪中送炭,不光为他解决了资金问题,还为他普及管理和营销知识,他又一次充满了信心。
2015年11月2日,它的“秦州区鑫源家庭农场”正式挂牌营业。那天,人人为他喝彩,那天他泪流满面,泪水中,满是创业之艰难。在这艰辛历程中,那么多的乡亲父老,那么多的社会爱心人士,那么多的关心他,帮助他的干部,他都永远铭记于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工作中他结识了邻村的残疾青年小辛,得知他生活困难,他主动给予帮助,并给他讲解自己的经验,经过鼓励,小辛成了他的第一个员工,不但解决了他的人力问题,又给小辛带来了经济收入,多好的事啊。在和小辛的交往中,他又认识了许许多多和他一样身体残疾却心怀梦想的人,他们有的生活贫困,有的想做点事情却没有信心。文瑞想到了多年来社会人士对他的帮助,想到了父老乡亲,想到了各级政府对他的支持,这使他又有了帮助更多残疾人的想法,他要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他要让残疾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他免费把他的牛犊送到这些残疾人家里,让他们饲养,等牛犊长大了,他再以市场价减去牛犊价格回收。他给残疾人家庭用牛免费犁地,换取草料,这样既帮扶了残疾人,又降低了饲养成本。他鼓励残疾人种植草料、玉米,由他提供种子肥料,最后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保证了残疾人的收入。他还建立了本地残疾人帮扶会,只要残疾人中谁有困难,大家帮助解决,在他的帮助下,好多残疾人有了收入,他们的生活改善了,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他以这样的方式回报着社会,他的想法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2016年9月,他获得了甘肃省百千万工程残疾人创业工程项目资金9万元,进行了牛场的改建工程。秦州区畜牧兽医局又给予了2万元的帮扶资金,扩大了牛棚面积360平方米,建设了饲料库,生活用房,牛场围墙,购买了消毒的相关设施设备,牛场更加规范了。截止2016年12月,他的农场年营业额已达到15.6万元,已经安排6名残疾人就业,经他们农场帮助的残疾人不下100人次。
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还要流转土地种植,进行绿色生态养殖,他要让肉牛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全乡现代种养结合的畜牧产业,带领周边残疾人和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他积极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于201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经常以一个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本次村委会改选,他不负重望,在全体村民一致推选之下,进入了村委会班子,他要带领全村人,带领残疾的兄弟姐妹们去致富,去创造自己的梦想。
他的牛场就在文庄村的村边上,出村进村的人们总爱在他的接待室里喝一杯茶稍做休息,老年人总会竖起大拇指“牛娃子,你真行!”年轻人总要围在他身边问一些养牛的诀窍,他总是不耐其烦的讲解。曾经历经苦难的穷孩子,已经成了人人学习的榜样。文瑞身上这种百折不挠,挑战坎坷人生,自力更生,创造灿烂梦想的精神,不正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