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水市将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抓手,以“三品一标”认证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全市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稳步推进。截止2016年底,我市种植业有效内 “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共107个,其中无公害产品认证10个,无公害产地认定24个,有机认证2个,地理标志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69个。
一、 严格认证程序,严把认证准入关。在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申报上,坚持“从严从紧,积极稳妥”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规范申报,确保产品质量达标。对申报认证的龙头企业、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检查与指导,对申请单位法人资质条件等关键环节进行综合考察,做到认定一个产地、带动一片标准化生产,认证一个产品、保障一方产品安全。在检查和严把准入关的同时,积极组织全市认证人员参加部、省培训,共培训绿色食品内检员82人、监管员(检查员)21人,培训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22人、内检员10人。

二、积极开展认证, 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为了确保我市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稳步开展,市、县区各级政府建立激励机制,加大认证力度,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市上对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合作社在农业项目申报、资金扶持、贴息贷款等方面优先安排;麦积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天水市麦积区农业特色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奖励扶持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天水市麦积区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等奖励扶持办法,对农产品商标、条码和认证进行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的积极性。二是加大认证力度。按照天水市2016年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方案,以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为特色,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培育地方名牌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的认证范围、认证品种,不断提高“三品一标”占有率。2016年新申报 “三品一标”32个,其中无公害一体化申报认证8家企业、17个产品,绿色申报认证8家企业、12个产品,目前已通过现场检查,正在申报批复中。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通过第一次论证会。有机食品认证1个,已通过产品检测检验合格,正在等待省上现场检查。上报完成9个无公害农产品的复查换证、12个绿色食品续展认证。

三、强化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质量。为了使农产品生产操作和质量安全达到 “三品一标”规定的相应标准,真正发挥“三品一标”在过程控制、减量化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市县区农业部门对取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生产基地、生产加工、产品包装和标志使用等方面加强监管,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认证农产品年检制度和退出机制,对37家企业、55个产品绿色年检和69个绿色食品证书进行了全面清查,对全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超市内的 “三品一标”农产品标志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专项检查,检查用标农产品341个,全市“三品一标”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8%以上。

四、加大宣传培训,提升农产品品牌效应。为了增强全社会农产品安全意识,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加快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步伐,全市农业部门积极开展“三品一标”的宣传推介活动,提升农产品品牌效应。一是展销推介。去年9月,组织麦积区、秦安县农产品监管人员及有关企业代表参加了十七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共有8家企业共9个产品参加了展销,其中:康盛源的花牛苹果、森源的黑木耳、和丰农业公司的花椒和南雄公司的核桃等4家企业的4个产品获获得了绿色食品优质金奖, 汇农林果的花牛苹果、南雄公司的核桃2个产品获得了优秀商务奖;去年11月,组织秦安、甘谷、麦积和武山县农产品品牌认证人员及两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秦安县苹果获得了优秀奖。通过参加全国展销会,进一步向国内外宣传推介了我市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二是宣传培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电商平台积极开展《“三品一标”管理办法和认证程序》,“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成效和典型经验等方面的宣传;同时,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宣传活动,共发放“三品一标”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农药使用技术明白纸2800余份,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信息60余条,举办培训班14次,营造了“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