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广网天水4月11日消息(记者孟永辉 郝强)甘肃省天水市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旅游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达到1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62.6亿元,同比增长36%。
天水确立了“华夏文明之源”的旅游总体形象,主打“羲皇故里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和“陇上江南麦积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大品牌,积极开发旅游市场,加大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天水市旅游局局长王燕介绍说,2012年全市主要在建旅游项目49项,累计完成投资8.1亿元,共签订旅游招商项目16项,投资总额86.3亿元。
为把天水旅游进一步推向世界,天水市首次加入了区域国际旅游组织——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合作联盟,与丝绸之路沿线的12个国家20余个城市签订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合作联盟协议》,2012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达到1150万人次。

在今年2月19日举行的甘肃省获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部长蔡武答记者问时说:“这次中央批准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怎么样把优势的文化资源能够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
为此,天水市探索文化精品剧目与旅游演出市场联姻的路子,以人文始祖伏羲创画八卦,肇启文明为原型创排的大型舞剧《一画开天》(旅游版)首次实现商演。秦州夹板、秦安小曲、张川花儿、武山旋鼓、清水轩辕鼓等民俗文化演艺剧目正在逐步走向旅游市场。
“主题演出是文化产业园中回报率最高的文化产品,不仅可以丰富文化旅游的内容,还能提升旅游经济附加值。”在对各地文化产业园的考察评估后,天水市文化局副局长李小敏得出这样的结论。她表示将进一步打磨提升《麦积圣歌》、《一画开天》的演出质量,培育演出市场,逐步走上演出常态化,打造精品旅游演出剧目。
此外,作为天水一绝的非遗保护名录“天水雕漆技艺”也走上了产业发展之路,产业链不断延伸,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像天水雕漆一样,2012年天水新研发了20多个大类近200百余种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商品。
(原标题:文化资源优势助力旅游 甘肃天水接待游客首破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