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劳务经济 全力统筹城乡发展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柴金祥
近些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实际,始终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劳务增收”工程,年均输转农村劳动力就业60多万人,创劳务收入50多亿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劳务输转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市委、市政府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培训、提素质,抓典型、带输转,抓品牌、增效益,劳务输转总量和劳务收入保持了稳定增长。2008年以来,全市共输转务工人员179.1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0.12亿元,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抓基层,打基础,劳务管理不断规范化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全市113个乡镇都成立了由乡镇主要领导牵头的“劳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站长的“劳务工作站”,由劳务能人参加的“劳务产业协会”和“劳务信息联络站”等机构,为开展劳务输转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全市共拿出100多万元,为各乡镇劳务工作站统一配备了电脑、电话、传真机等办公设施,统一制定了管理制度、业务规范,并与天水劳务经济网联网,做到了办公场地、办公设施、工作制度、工作人员、工作任务五到位。三是加强台账建设。分类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输转人员、技能培训人员、返乡创业带头人、劳务经纪人、劳务基地等10多种劳务工作台账,并实施网络化动态管理,为开展劳务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按照“乡二镇三”的数量要求,通过推出一部分公益性岗位、配套一部分再就业资金,从高校毕业生、复员军人、劳务经纪人中招聘447名乡镇劳务专干充实到劳务工作队伍,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五是注重典型带动。2008年以来,全市共扶持、发展劳务带头人2.5万名、劳务信息联络员3200名、劳务经纪人1200名,创建市级劳务示范乡镇22个、劳务示范村200个。
二、抓培训,强素质,劳务队伍不断技能化
一是整合培训资源。经考核评审,把50所公办、民办职教培训学校、机构认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并在86个条件具备的乡镇建立“农民工培训基地”,年培训农民工10万人以上。二是创新培训项目。先后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农村大龄女童培训”、“贫困地区妇女家政培训”和李兆基“温暖工程”、“品牌项目培训计划”等培训项目,加强了对重点群体的培训。三是加大培训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500万元,用于职校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课教师培训和贫困生资助等,确保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认真落实再就业经费的10%用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全市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用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四是创新培训模式。为应对金融危机,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五个关注”,即关注残疾人培训、关注复员军人培训、关注服刑人员培训、关注大龄辍学女童培训、关注中年妇女家政服务培训和“六个1万”,即培训电脑操作员1万人、羲皇故里建筑工1万人、农村驾驶员1万人、农村经纪人1万人、异地培训1万人、职业技能鉴定1万人,已培训农民工15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2万多人。
三、抓品牌,建基地,劳务输转不断组织化
一是打造了一批知名劳务品牌。2008年,“羲皇故里建筑工”等五大劳务品牌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2010年9月,“天水白娃娃”等六个劳务品牌获得专利证书。目前,全市已申报注册的劳务品牌有14个,确定推广的有28个。二是壮大劳务基地。不断巩固老基地、拓展新基地、淘汰劣基地,建立比较稳定的务工基地1650多个,与500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和中介组织保持稳定用工关系,使劳务输转由临时性向常年稳定性转变。三是拓宽输转渠道。通过赋予政府驻外机构职能、依靠返乡创业带头人吸纳、依靠劳务经纪人带动、借助派遣机构推介、依托培训机构提升、协调社会各界参与等措施,建立市外劳务工作站42个、劳务信息联络站450个、三星级以上劳务中介机构52家,组建劳务派遣机构19家、劳务产业协会113个,每年联系发送农民工专列100趟左右,使劳务输转由自发分散型向组织规模型转变。四是引导回乡创业。坚持以抓组织领导、抓政策落实、抓创业服务,创新理念、创建园区,提高创业能力为内容的“三抓、两创、一提高”的工作思路,大力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目前,全市各行各业共活跃着一支3万多人的农民工回乡创业队伍,创办百万元以上经济实体200多个,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万个,农民工回乡创业已成为我市劳务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省人社厅、省劳务办在我市成功召开了全省回乡创业工作现场会。
四、抓维权,强服务,劳务市场不断法制化
一是不断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力度。认真开展《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2008年以来,查处群众举报投诉案件978件,结案率为100%,追发拖欠农民工工资987.45万元,在全市161家建筑行业中收取农民工工资保障金3064.96万元,有效遏制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二是依法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专项检查。在全市开展了依法征缴社会保险扩面专项督察行动。2008年以来,督察各类用人单位2114户,涉及劳动者11.8万人,督促企业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1200多份,新增扩面征缴人数50158人。三是全面推进“两网化”管理试点。2009年我市被国家和省厅确定为全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试点单位,我市对1000多名业务人员进行了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网络软件培训,安装了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网络软件670户,为劳动保障监察的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