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来自秦州区皂郊镇的马小冰在浙江嘉兴一家企业领到了1670元工资。对于10年前父亲打工时失踪、家境贫寒的他来说,生活从此得到了改变。和马小冰一样,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向嘉兴输送的47名贫困学生全部在当地企业就业,而且他们将会得到另一份大礼:按照协议,工作满三年后,他们将拥有当地户口,成为当地市民。

全国劳模王晋和他创办的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去年,他自筹资金100万元,启动了“幼才保护工程”和“教育移民工程”,实施面向农村贫困生的“百村千人爱心传递助学成才计划”。拟从我市100个相对贫困村中录取1000名家庭贫困的初中毕业生,进行3个月的免费培训,再以“订单输出”的方式推荐到东部发达地区就业。
这项计划从去年9月份开始实施,学院从秦州、麦积、清水、张家川分三批招收了74名农村贫困初中毕业生或高中辍学生。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免收学费和书本费。在进行3个月的文化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劳动维权、自我保护等培训后,按协议约定,送往嘉兴的职业专修学院再进行3个月带薪的服装制作、电子加工、汽车维修等技能培训后,进入当地企业,等到学生在企业稳定就业后,从其工资中陆续扣除1200元培训费,返还给天水计算机专修学院,作为基金用于下一批学生的培训。

王晋的“教育移民工程”,探索建立了一套集培训、就业为一体的新型扶贫之路。谈起当初启动实施这一计划时,王晋说,现在社会上对贫困大学生的问题非常关注,但在我市贫困的初、高中毕业生更多,他们无一技之长,就业困难,打工收入微薄,作为企业应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据7月16日来我市考察的嘉兴职业专修学院副院长杨明介绍,嘉兴每年用工的缺口很大,两校的合作,缩短了培训周期,降低了培训成本,保证了用工质量,是一次很好的探索,未来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