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会经济这样走来系列报道之城市品牌篇(三)
节会城市文化品牌的明珠
天安门之于北京、西湖之于杭州、青岛啤酒之于青岛、孔子之于曲阜、广交会之于广州……那么什么之于天水?——伏羲。

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一定是能包容这个城市的性格的,从感观上来说,一定是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的。而伏羲文化旅游节无疑在打造我市这一独特的文化品牌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市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建筑设施的外观风貌、社会文化活动以及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氛围所形成的鲜明的特性,是能够代表这个城市的、在国内外和社会各界公众中产生总体印象和评价的、易于为人们所指认的形象表述。定位城市文化品牌,首先需要确定城市文化品牌的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可以是某个名人,甚至可以是某个产品,或者是代表一个城市特性的系列形象组合。伏羲文化旅游节在打造我市文化品牌的过程中正好代表了我市特性的系列形象的组合。伏羲文化、古巷民居、古树名木等等这些我市独有的文化资源,在节会期间充分展示了我市的形象,在打造我市文化品牌中形成了强势。
伏羲文化 牢固的精神纽带
由中国会展(节事)财富论坛组委会、国际节事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节庆产业年度评选,于今年4月7日在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会展(节事)财富论坛上揭晓,我市荣膺2005年度中国十大节庆城市荣誉称号,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入选2005年度中国节庆50强。这是我市继去年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后又获得的两项殊荣。伏羲文化旅游节依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弘扬伏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展示名城形象、建设和谐天水”的办节宗旨,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使节会特别是公祭伏羲大典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祭祖盛典所蕴含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以及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成为了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谐发展的牢固精神纽带。

我市的五大文化中最具深远影响的就是伏羲文化。自1988年我市恢复公祭伏羲大典以来,伏羲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我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许多海内外宾客来我市寻根问祖,使伏羲文化这一我市独特的文化品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节会的合二为一,商业化运作的手段对打造我市文化品牌更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古巷民居 历史沉淀的财富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市现有古街巷41条,古民居3000多间,大小木楼57座,如果再加上街子古镇和关子古镇等处的古巷民居,则远不止这个数。从年代上说,这些古巷民居多建于元明清三代,比我国著名的平遥民居还要早数百年。近几年来,随着节会影响的不断扩大,为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我市投入巨资进行了旧城改造。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我市的这些古巷民居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维修,这不仅丰富了我市的旅游资源,更是天水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又一例证。

古树名木 城市品牌的名片
古树是现代文明的“活化石”,是经过大自然锤炼和人为活动影响的幸存者。我市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有众多的古树名木。广泛分布在我市城乡各地的古树,就是天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史的见证

我市古树之多,为我省之首,在全国也是多古树的城市之一。据对秦州区和城郊文物古迹处古树的统计,树龄100年以上的珍贵稀有古树有235株,主要分布在玉泉观、南郭寺、伏羲庙、文庙等寺观庙宇文物古迹处。其次是大街小巷、居民院落,如合作巷有古槐2株、古榆l株;忠武巷有古槐2株、古榆1株;特别是中华西路步行街有300年以上古槐6株,平均每65米有古槐1株,被国内园林专家誉为“古槐路”。南郭寺的“南山古柏”树龄高达2300年,超过树龄2100年的泰山“汉柏”,可谓稀世珍宝。伏羲庙内原植古侧柏64株,按伏羲八卦推演列植,与古建筑互相呼应,气势磅礴,现存35株,其中活着的3l株,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随着我市知名度的提高,慕名来我市的宾客逐年增加,我市在旧城改造的同时也注重加强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在改善城区环境的同时,也使古树得到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