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天水>>正文

伏羲万岁———2003年公祭伏羲大典参祭受启录
(2004-1-23)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  打印本页

  桑梓千秋崇圣祀,衣冠万代擎龙旗。“2003(癸未)年公祭伏羲大典”,8月22日在“羲皇故里”———甘肃省天水市隆重举行之盛事,虽已过去3个月,但这位“一划开天”的人文之祖、启智之师、教化之圣、民族之魂,给人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启示,一直令忝入这届参祭人之列的笔者梦绕魂萦……

  难忘伏羲。这位“肇启文明”的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使中华儿女衣冠天下,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难忘天水。这方诞生伏羲的圣地,如今正在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光大伏羲精神,弘扬伏羲文化,把天水营造成为团结中华各族儿女的感情纽带,成为慰藉全球华夏子孙的精神家园。

  难忘历史。伏羲这位创立以龙为民族标志的“龙祖”,点燃中华文明火炬,在世界上放射出与日月同辉的光芒,将永远激励四海“龙的传人”薪火相传,万年,万万年。

  万年寻踪拜伏羲

  伏羲,过去在传说中是个神话般的人物,如今人们根据众多专家学者历年来通过对典籍、民俗、实物、考古发掘等的研究考证,确认这是中华先民首位杰出的代表性人物。1992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天水,欣然题词“羲皇故里”。这是对历史上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伏羲及其诞生在天水的史实,作的最权威的诠释。

  伏羲名号,古籍记载繁杂,有伏牺、 牺、赫胥、太昊、大白皋、戏皇等数十种称谓。著名史学家吕振羽先生认为,作为上古氏族部落首领的伏羲,他的名号既是个体,也代表着氏族群体,同时还代表着被其文化泽及的其他氏族群体。所以说,伏羲是中华先民代表性人物,是那个历史时代的形象。

  那么,伏羲时代距今有多久远呢?

  《山海经》研究专家宫玉海先生说,有史可考的是,伏羲氏距离现在约6000年;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杭州商学院教授徐日辉先生认为,据天水大地湾遗址初步发掘发现表明,距今有8000多年;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太极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王大有先生的看法是,上限可追溯到9000年前;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顾问伊世同教授表示,从天文的角度考察,当在万年之上。

  让我们穿越数千上万年时空隧道,对这位伏羲时代的代表性人物,进行多角度的追怀吧。

  走上圣坛的首领

  天水,古称成纪,后曾名秦州,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元鼎三年)置天水郡,有8000多年文明史、3000余年文字记载史和2700年建城史,现为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该地处于黄土高原南部与西秦岭山脉的结合地带,横跨长江、黄河流经之域,渭河贯穿东西,溪河遍布,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适中,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

  很久很久以前,在这里大河小溪的两岸台地上,散布着许多氏族部落。有位叫“华胥”的母亲生下儿子“庖牺”(即伏羲。引自〔唐〕司马贞《三皇本纪》,原文置本文译述后,用括号、楷体注出———作者)。伏羲长大成了氏族部落首领(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有高尚的品德和超群的智慧(有圣德)。他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观察四周不同羽毛皮色的鸟兽与地上宜于生长的各种植物(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吸取周围他人长处,探索万物自然规律(近取诸身,远取万物)。他创八卦、造书契、倡嫁娶、教渔猎、设厨食、开官治、作器乐、编历法,破天荒地提高了原始生产力,开创了中华文明先河。他率领氏族部落先民走出蒙昧,由原始游牧向原始农牧过渡,由群婚向对偶婚过渡,从而走向强大,成为最强大的最具发展活力的部落联盟的首领。

  大地湾遗址发掘出的场景,确如史籍载述,有着令人惊叹的相似。这位“先天下觉”的创世纪英雄,在万众敬仰中走上圣坛,万古流芳。

  走进人心的龙祖

  伏羲时代距今毕竟有数千上万年久远,伏羲的伟绩及其人文形象,在史前只能由一代代口传下来,后来为典籍所记载。据晋代以前的资料,伏羲有人的形象、蛇身人面形象、龙身牛首形象等,其中以蛇身人面形象为最多,大量出土文物也是以此为多。

  这是为什么?

  因为蛇是伏羲氏族部落的“图腾”(本文的“图腾”用语按“标志”定义———作者)。中国传统文化对此的解读是,蛇是龙的原型;至今民间仍称蛇为“地龙”,称生肖属蛇的为“小龙”。

  但是,蛇与龙的形象大相径庭,蛇是怎样“文化”成龙的呢?

  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伏羲氏族在走向强大的过程中,通过兼并、联姻等方式,把以马、牛、鹿、鱼、鸟等为图腾的氏族融合,在蛇图腾为主体的基础上,加上马的头、牛的尾、鹿的角、鱼的须、鸟的爪等图形,于是便创造性地合成了一个神灵威武的新的动物形象———龙。

  这种集各氏族图腾之大成的龙,或多或少都兼容有各氏族原来的图腾标志,自然就会为各方接受。同时,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伏羲,也当然地成为龙之首领,成为“龙祖”。中华民族的始祖形象就这样形成了。人们对祖先的崇拜,后来还滋生出对君主的崇拜,就用龙的神话表述传了下来。

  徐日辉教授研究认为:据《拾遗记》载“有青虹绕神母……而生庖牺”,这里的“青虹”即是“青龙”,就是说伏羲母与龙交而生的伏羲。虽然是传说,但绝不是任何人都有此种传说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中的伟人的象征、帝王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最崇高的圣人传说。五帝之一的舜,亦说是其母见大虹而交感生舜。汉高祖刘邦,也说是其母与龙交而生下他。所以,历代帝王皆以“真龙天子”自喻,借用龙的神灵威武震服四海。

  《左传·昭公十七年》有言:“大白皋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所以以龙为标志,以龙为尊,中华儿女代代相传,一往情深地自称“龙的传人”。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思维,这是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表述。

  走出神话的人祖

  伏羲本是人,为什么会出现“蛇身人首”等形象,置身民间神话传说,载入众多历史典籍,被“神化”呢?

  其实这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的历史文化现象,即由愚昧走向文明的过程中,经历过一个神话时代。外国社会学家杜尔海姆研究认为,神话是社会生活的投影;中国学者谢选骏先生说,神话是民族精神的最初记录。把神话历史化,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史官文化的色彩一向就很重,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的神话,经过历史化改造,被纳入了历史叙述的框架。

不过,有关伏羲的古代文献,在我国以前的典籍中几乎找不到丝毫的神话痕迹,全部是凿实的历史人物形象。徐日辉教授认为,孔子所著的《易·系辞》载有关于伏羲完全是人的形象的72个字,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系辞〉》中的记载完全一样,这一方面说明史籍互为印证表明可信,另一方面再次证实孔子这位“不语怪、力、乱、神”的圣贤,早在2500多年就请人祖伏羲走出了神话。

  走遍中华的圣祖

  伏羲这个名号,既是个人的,也是先民氏族的。这是一位氏族部落的首领,一位民族化的领袖,一位神圣化的人祖。总而言之,他代表了一段走出蒙昧的历史,他代表了一个开启文明的时代,他代表了一场诞生华夏民族的演进。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贾斌先生说,伏羲时代作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阶段,是随着部落联盟的不断扩大和生态环境的变迁,逐渐由西向东把“开天明道”的文明成果传播到神州大地。全国许多地方和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伏羲(女娲)的庙、陵、宫、祠等大量遗存和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

  笔者据现有资料,作如下开列:

  以山川地域命名的。按伏羲部落联盟的主体从黄河上游的渭河流域,逐渐向黄河中、下游东迁,到中原,至东部而遍及中华大地的路线,主要有:

  甘肃天水的卦台山、龙马洞,天水秦安县的安伏乡、伏家溪、伏家湾、伏家河、伏家峡、伏家梁,天水甘谷县的古风台(当地相传认为是伏羲诞生地),葫芦河(即伏羲河);

  陕西蓝田的华胥乡、华胥渚(史籍称伏羲之母名“华胥”);

  河南巩义的伏羲台、羲皇池,沁阳的始祖山、伏羲洞,濮县(旧属山东,今在范县);

  山东泗水的华胥山、华胥渚,泰山的泰皇、泰宗之称(当代学者王献唐曾有著述考证:“古代帝王受命,必封告泰山……故凡得天下者,易姓而后,必告泰宗,示不忘本,犹其祭告宗庙之义。”);

  江苏无锡的惠山(古称华山),太湖,苏州的震泽(太湖古称“震泽”———《三皇本纪》载:“履大人迹于雷泽”;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卷六曰:“雷泽即震泽。”)。

  各地的陵、台、庙、祠等遗迹与纪念性建筑,此类以天水伏羲庙为最享圣名,其次是河南淮阳太昊陵。据不完全统计列出如下:

  陕西蓝田有羲母陵、人宗庙,临潼有人祖庙;

  山西洪洞有伏羲庙;

  河北新乐有伏羲台;

  河南孟津、济源、沁阳、巩义、登封、荥阳、新密、上蔡、淮阳等9地共有伏羲陵1处,伏羲庙(始祖庙、补子庙、白龟庙、三皇庙)7座,伏羲祠(负图寺)4座,伏羲台(画卦台、亭)5座,其中以淮阳的伏羲氏遗存和纪念物为最多、最集中;

  山东单县、邹县、兖州、泗水、滕县、微山等5地有伏羲陵2处,伏羲庙(人祖庙)4座,画卦石1处;

湖北房县有伏羲女娲庙。

  至此,在这里尤其要提到的是:

  一、在祖国的宝岛台湾的台北市、宜兰市等地都建有伏羲庙,有些宫观如台北元灵宫也供奉伏羲圣像,其中以薛清泉先生兴建的台北伏羲庙影响为最大。自1988年以来,台湾同胞开始到天水寻根问祖,连年不辍。1994年6月21日前后,台湾宜兰县伏羲庙主持王青木先生组团来天水参谒伏羲庙,立碑一通,其中铭文曰:“苗裔青木,世居台湾宜兰,谨持崇仰之忱,不远万里来归恭参。”此言充分反映了台湾广大原住民与少数民族的心声。

  二是著名学者王大有先生,在今年公祭伏羲大典前后期间举办的第一届“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上,作了题为《台湾高山族与伏羲文化》的发言,振聋发聩地阐述了高山族乃系伏羲氏传人的研究成果(本刊将在2004年择时刊发———编者)。

  其实,打开历史,翻开史籍,呈现在今天人们面前的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融合这样的历史事实。

  中华民族的主体是汉族,汉民族早期血缘来自华夏、东夷、苗蛮这三大族群。早初他们之间时而相争,在相争中兼并;时而共处,在共处中融合;融合使之发展壮大,然后分布四方。东夷在中原建立起光彩夺目的殷商文化,苗蛮分布湘、黔、贵、滇、川等地生生不息,华夏则一直居于主导大一统格局的环境。正是这样的历史演绎,东夷和苗蛮两大族群都把伏羲奉为本族群的神祗和始祖,把女娲奉为始祖母。到秦汉时期,伏羲成为三大族群共同尊奉的始祖。

  著名的彝族学者杨和森通过多年的研究,认为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彝族、白族、纳西族、土家族、傈僳族、羌族、普米族以及古代巴人等民族皆是伏羲氏族的后裔。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马世之这次在天水学术交流的论文中说,广西瑶族,贵州侗族和湖南、贵州、云南的苗族,都有上古洪水时期伏羲、女娲兄妹结为夫妇的传说,贵州、湖南和云南哀牢山苗族祭祀圣母女娲,这些远古苗蛮后裔,都认同伏羲、女娲为其先祖。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下游地区,大都视正月二十日为女娲补天日,并将这一天定为“穿天节”,女子于此日穿耳……由此可知伏羲、女娲在远古苗蛮族群中的地位。

  以上是从汗牛充栋的文献资料和大量的研究成果中,列举的一点点材料,这已足以表明,伏羲作为开启中华文明之源的时代代表,的确是“走遍”中华的圣祖。

  华夏子孙祀羲皇

  木本乎根,人本乎祖。民族先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向心力的磁场,是民族传承的血缘。纵览相关文献资料,祭祀伏羲这位“与天地准”的人文始祖,早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国典民俗。

  春秋时期,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始设鹿阝田寺,专为祭祀伏羲,列入天地五帝之内,规格极高。据《史记·封禅书》,秦统一中国前,各地设立祭祀天地之神的8个田寺,其中专祀伏羲的就有2田寺1祠,足见开初祭祀的重视程度。秦人发迹于天水,因此对于先发祥于天水的始祖伏羲,遂开祭祀之先河。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祀白、青、黄、赤、黑五帝,其中青帝就是太昊伏羲。西汉而降,经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祭祀时隆时简,但祭祀历代相继。

  民间对伏羲的祭祀同样是一脉传承。《诗经·陈风·宛丘》载有“击鼓”、“击缶”的民间祭祀先祖伏羲的盛大场面。历史上最盛时,河南淮阳的民间祭祀活动长达月余,自发形成,来自豫、皖、苏、鲁、冀、鄂及海外谒祖朝圣者日均数万人,高峰时日达数十万之众。如今从徐州等地汉墓出土的伏羲女娲画像砖、画像石,也反映了历史上民间百姓对人祖伏羲和人祖母女娲的普遍崇拜。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一度停止祭祀伏羲。1981年3月20日(农历二月十五日,相传为伏羲祭日),天水卦台山附近村民自发恢复祭祀伏羲活动。1988年6月26日(农历五月十三日,民俗龙的生日,当年又是龙年),天水市人民政府在伏羲庙首次举行公祭伏羲大典,继此每年举行一次,至2003年已连续举行15届。

2003年8月22日,甘肃天水伏羲庙。

  9时50分———寓意九五之尊配享之时,公祭大典在古朴的礼乐声中开始。

  鸣放礼炮13响———寓意13亿中华儿女共祭。

  击鼓鸣钟34记———寓意全国包括香港、澳门、  台湾在内的34个省、市、自治区同祭。

  天水市市长赵春恭读祭文,告慰先祖伏羲。

  祭典主持人、天水市政协主席乔正风接着宣布,  第五项仪程:敬献祭品。

  随后进行第六项仪程:敬献花篮。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甘肃省、天水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解放军天水驻军和海外侨胞具名的花篮,分别由各自代表一一献呈伏羲圣像前。

  最后进行第七项仪程:拜谒。国家民政部原部长崔乃夫,全国政协常委邓成城,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任法融,中国作协副主席邓友梅,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贾斌,顾问伊世同,研究伏羲文化的学者何光岳、马世之、杨东晨、伏俊琏等,甘肃省及天水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官员杜颖、孙小系、俞正、张津梁、李世荣等,民主党派等各界代表人士,来自美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代表,京、津、陕、冀、疆、川、滇、苏、浙等省市自治区参加天水文化节和经洽会的代表团代表,60多家新闻单位记者等,计800多位参祭人依次单列步入先天殿,拜谒伏羲圣像,行三鞠躬礼。

  祭典场面隆重盛大,气氛庄严肃穆,感天动地,铭刻人心。这是中华民族祭祖祀宗传统美德的正统传承和生动显现,垂范后世。

  天水高昂伏羲文化龙头

  8月22日上午公祭伏羲大典结束后,中共天水市委书记张津梁在伏羲庙内来鹤轩,欣然接受《华人时刊》和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新闻媒体记者的联合采访。

  张津梁说,祭祀伏羲,是为了光大伏羲精神,弘扬伏羲文化。伏羲所代表的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品质。伏羲文化的本源性、实践性、兼容性,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长久影响力,是团结海内外华夏儿女,完成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面旗帜。

  张津梁说,天水正在努力建设以伏羲文化为龙头,以大地湾文化、秦国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为重点的特色文化大市,更好地为天水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

  (本文中的许多表述,采用了参加第一届“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许多专家学者的论文资料,于此致谢。———作者)

    摘自《华人时刊》2003年12期

   
最 新 图 片
兰天集团捐资30万元兴建兰天小 政协委员“把脉”我市民营科技企 天运总公司组织员工无偿献血(组图 天水长开厂开关设备获中国十佳品 天水长城恒立电器有限公司获得IS 天水商厦、金龙消费者俱乐部隆重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扬子晚报记者亲临现场感受甘肃万人祭伏羲
·天水举行万人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图)
·公祭伏羲:台湾同胞找到“有根的感觉”
·天水在线搭桥 各大网站第一时间报道公祭伏羲大典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采访公祭伏羲大典
·香港大公报網:華夏子孫甘肅天水公祭伏羲
·各界参祭人士祭祀伏羲(组图五)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敬献花篮(组图四)
·甘肃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徐守盛恭读祭文(组图三
·[伏羲文化旅游节]  
·我市召开2005年节庆总结表彰大会
·2005年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暨建市二十周年庆祝
·"中华始祖文化园"工程初步规划天水论证会召开
·2005年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暨庆祝建市20周年活
·访香港凤凰卫视《畅游天下》栏目制片人罗炜
·——访中央电视台记者  何龙
·——访“中华画龙第一人”龙黔石先生
·——访台湾著名主持人宋宜臻
·——访电视连续剧《开天辟地》制片人龚智勇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本月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