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融媒体中心8月21日讯 今年以来,秦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中央、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持续强化示范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加快推进农业强区建设,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预计上半年一产增加值6.2亿元,增速7%;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6765.8元,增速10.5%。
守牢“两条底线”,不断夯实“三农”压舱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抓实粮油播种面积。区委、区政府将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作为底线任务,与各镇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用足用活产粮大县奖补资金,落实小麦播种面积32.3万亩,夏粮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预计产量达8.3万吨。同时,积极推进粮油基地建设,今年集中连片打造千亩以上粮油种植点40个、万亩粮油生产示范片带6个,依托56家专业合作社落实大豆玉米复合种植1.05万亩。同时,对2019年以来高标准农田开展“回头看”,全面排查整改问题隐患,今年全区排摸整治撂荒地1.55万亩。
紧盯“三个行动”,全面激发乡村新活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开展户厕技术培训40场4500余人次,完成户厕改造1110座,完成全年任务55.5%,年底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80%以上。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突破提升行动,今年紧盯村均16万以上的目标任务,按照抓党建引领带动、抓规划培育产业、抓机制发挥作用的思路,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截止目前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577.68万元,村均收入13.28万元。开展“甘味”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深入抓好农产品产销对接,组织企业赴安徽合肥、浙江金华参加农交会、绿博会等宣传推介活动,参展的花牛苹果在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持续放大“秦州大樱桃”品牌效应,“秦州大樱桃”连续3年入选最受市场欢迎的樱桃区域公用品牌20强。
突出“四个重点”,持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突出园区示范。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总抓手,以园区建设为支撑,围绕“果菜畜药”四大特色产业,全力抓好“一群”“八园”建设。突出果园改造。坚持将发展果品产业作为助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列支2000万元实施果园改造提升,通过“以奖代补”和“实物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奖补扶持力度。目前老旧果园改造全面完成4500亩,正在全面验收阶段。突出精深加工。围绕“特色发展、精深加工”谋篇布局,成立秦州区现代农业产业链招商专班,启动实施日产10吨豆芽全自动化生产线、年分选5000吨苹果自动化分选线,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文章。突出主体培育。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为突破口,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为基础、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并存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全区共培育引进龙头企业1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92家,“五有”标准合作社达到65%以上。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监管追溯体系,“三品一标”认证达42个。
坚持“五个强化”,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强化春季田间管理。派出6个专家组、10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田间管理和农业技术、政策培训,指导农户因地、因苗、因时开展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始终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在强化预报预警的基础上,区镇村三级干部全面下沉一线,指导果农采取“物防+技防+人防”三结合方式,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全面完成7.9万亩开花类作物承保任务,落实小麦、油菜、玉米、马铃薯承保面积12.2万亩。强化农机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检查行动,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03人次,排查农机车辆364台,下发整改通知书42份,开展农机驾驶员培训200余人次,维修农业机械800余台,投入大中型拖拉机150余台,配套农机具500余台(套),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强化“三夏”服务保障。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3000多人次,设立“三夏”小麦跨区机收服务站,做好农机调运,机收服务,确保颗粒归仓。坚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采取“保底分红”形式,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利益联结促增收。推广“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入股收租金、资金入股分红金、劳力入股赚薪金”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新闻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