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融媒体中心3月2日讯 秦州区人社局坚持围绕大局、聚焦重点,扎实抓好根治欠薪工作,全力打好秦州区根治欠薪工作第一“拳”,确保实现“开门红”。
“抓”字把关,向“法治化”“信息化”转变。通过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法治宣传活动,增强用工单位的知法、遵法、守法意识,持续加强务工人员欠薪维权意识。推进“陇明公”平台与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互联网+监管”系统对接和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全区累计录入在建工程项目167个,平台累计发放工资1.96亿元。通过媒体专题报道、时政简讯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秦州区政府根治欠薪工作,向社会释放根治欠薪决心,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不想欠、不能欠、不敢欠”的舆论氛围和根治欠薪声势。截至目前,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25份;行政处罚告知13份;行政处罚告知书4份;涉及处罚金额80万元;行政处罚决定书1份;处罚金额2万元;联合惩戒告知书6份。
“促”字为保,向“制度化”“标准化”转变。持续推进工程在建项目标准化管理,统一规范标准模式,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推进用工管理规范、制度有效落实。督促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精干力量,聚焦多发、易发欠薪纠纷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进行“点对点”“拉网式”“全覆盖”检查,集中实施根治欠薪联合执法检查,督促在建项目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五项制度”。对排查出的问题和线索,专题分析研判,约谈欠薪单位负责人,限定时间制定工资清偿计划,做到欠薪问题快速,高效解决。指导企业按照新要求、新标准对在建工程项目全面实行标准化管理,从劳动合同管理、实名制管理、考勤管理、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工资、工资保证金、维权信息公示、规范资料存档等方面实行统一规范的标准化管理。打造了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天水市秦州新城(一期)基础设施项目)、甘肃建投建设有限公司(天水市图书馆新馆建设项目)为“标准化”管理样板工地,引导在建项目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今年以来,我局将全力推广标准化工地模式,防治并举,更新农民工维权告示牌30块,监制农民工实名制管理资料60盒,约谈在建项目负责人5人。
“效”字为要,向“网格化+片长制”转变。持续推行“网格化”管理制度,夯实在建项目“片长制”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将在建工程项目全面纳入网格监管范围,通过整合监管资源、加强基层监管力量,以便利农民工维权和服务企业为导向,以7个街道16乡镇为基础,精细划分监管网格,夯实“片长”责任,做到监管模式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人员到位、责任明确、跟踪及时的监管网格。下一步,秦州区人社局将加大宣传力度,在辖区内在建项目工地张贴“片长+监察员”举报电话和“片区在建项目二维码”及时掌握劳资纠纷问题,逐步达到降低“消除存量、严控增量”的目的,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上报群体性事件,形成联动联合的网格工作格局,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动根治欠薪工作从清欠向治欠转变。(供稿/秦州区人社局 编辑/许雅欣 审核/辛智翔)
(新闻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