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3日-4日,甘肃电视台来我区采访电商扶贫及电商扶贫车间创建工作。采访组一行先后来到太京镇田家庄村和大门镇关峡村,重点围绕我区扶贫车间如何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贫困户与电商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如何就近解决贫困户就业,把贫困户培养成为企业的“车间工人”等问题进行了专题采访。

在采访太京镇田家庄村时,由甘肃鲜果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搭建的太京镇电商扶贫车间,集产地直供、电商孵化、分拣包装、快递运输于一体,通过收购当地农户农特产品,利用线上自有平台,与西安兄弟供应链合作,在拼多多、贝店、达令家等线上平台销售当地及周边果品200多万斤,累计产值2000余万元。同时还在秦州区全面实施农村电商合伙人计划,目前已招募12乡镇43名合伙人在当地建站设点,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00余人,为打通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吸纳贫困群众创业就业,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采访大门镇关峡村时,采访组被村民手工编织竹编的手艺惊呆了,一根根纤细的竹条在竹编艺人手里被编织成了一件件精巧的竹编产品。一直以来,关峡村就有家家户户编织竹编的传统,祖祖辈辈几乎都是以竹编手艺为生。但随着机械化的普及,很多农具逐渐被现代化工具取代,这些传统的竹编用品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和市场,日渐衰落,这门传统手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困窘和境地。但近年来这些竹制品以其绿色环保的理念,又唤醒了许多人的“乡愁”,吸引了大批消费者,通过伏羲文化旅游节、兰洽会、津洽会的推介宣传,关峡竹编又迎来新的商机,同时为迎合市场需求,村上的年轻人开始利用淘宝、微店、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在提升村民收入的同时,也让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通过两天的专题采访,采访组表示,我区电商扶贫工作成绩突出,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呈现出不少亮点和特点。特别是推广实施的“电子商务+扶贫车间+贫困户”扶贫模式值得推广和学习,该模式逐步构建了由单一的“生产合作”转向“生产+供销+线上”的“三位一体”全产业链互助合作发展新机制,为助力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