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秦州>>正文
秦州区:易地扶贫搬迁 自家门口奔小康(组图)
(2017/12/18 8:54:51)  来源:秦州区外宣办  打印本页

(杨家寺镇大庄新村)

(牡丹镇牡丹新村)

(牡丹镇马家川蔬菜基地)

(牡丹镇辛家山村旧址)

  近年来,秦州区认真贯彻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政策措施,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头号工程”,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依托产业发展,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辛家山村位于牡丹镇东南方向的大山深处,这里距离牡丹镇7公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是牡丹镇人口基数最大的贫困村。辛换义是辛家山村的村民,这些年,他在农闲时候就去镇上打零工,偏远的山路,让他每天都要在奔波途中,有时遇上雨雪天气,出行更是不方便。

  “我们主要是山高路远,这个交通不太方便,下来一年农村收入不好,农活闲了我们就走转咀菜棚里面,就打个工,给人家弄个蘑菇,打个临杂工。”辛换义说。

  结合当地实际,牡丹镇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2016年初完成了牡丹新村规划并开工建设,计划对山区不易发展的10个村进行集中搬迁安置,目前已建成了能安置324户1500人的牡丹新村。像辛换义一样,住在偏远地区的群众,将在不久搬迁到安置点,通过拔穷根、挪穷窝,走上致富路。

  记者在牡丹新村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点看到,这里精美的小洋房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完工,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分布在这个新村的周围。据了解,像这样的蔬菜大棚一共有将近400多个和4个大型的养殖场。等到全部的村民搬到这里之后,这些农业设施将会提供给像辛换义这样将近600多个农民在自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进门就是宽敞明亮的小洋楼,出门就是务工致富的合作社,牡丹镇紧紧抓住了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发展果品、畜牧、蔬菜、中药材、劳务五大主导产业,提高贫困人口致富能力。村民们搬进新房后,真正踏上在自家门前奔小康的大道。

 找准脱贫路子,才能摘掉贫困帽子。十三五期间,杨家寺镇针对林园区相对偏远的四个村,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总共搬迁安置四个村360多户群众。

  在杨家寺镇的大庄新村,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宽阔的马路,让这个依山傍水的新农村显得格外美丽。在2016年一共有79户村民,集体从12公里以外的大庄旧村搬迁到了这里。

  走在大庄新村的巷道与农户家中,完善的基础设施,精致的室内装饰,让这里看起来和城里的小区没什么两样,村民李国成告诉记者,搬过来的这一年,他在自家门前的农业合作社打工,收入要比以往好得多。收入多了,日子也就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杨家寺镇依托便利的交通与自然资源优势,累计在全镇流转土地5160亩,建成设施中药材种植大棚258座,建成蔬菜大棚186座,同时还积极发展果品与畜牧养殖业,积极为搬迁群众谋发展,找路子,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全区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开展以来,努力按照“一年建设、两年搬迁、三年稳定”的工作要求,深入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实现集中安置区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劳动者有增收技能,通过培育壮大产业,全区实现了13000多贫困人口的脱贫。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黄金大道”登上人民日报(图 甘肃林院助力中梁镇电商扶“苹” 我为中梁苹果代言(图) 麦积山温泉·极地冰雪王国(图) 天水师院助力清水电商扶“苹”行 清水县3000干部助力电商扶“苹” 天水在线开讲“烟铺模式”(图) 天水变身“微城”,“花牛”爆仓 烟火人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