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莉:古道热肠扬大爱
“来小伙子,稍微把你们的摊位往后退一退,不要超过黄线!”5月22日,记者采访途经天水铁路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时,附近巡逻的一位中年妇女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她戴着红袖章,声音洪亮而不失亲切,摊贩在移动摊位时她还不忘主动帮忙……打听之下,得知这位中年妇女是秦州区西关街道办西站社区的志愿者刘海莉。
义务照顾孤寡老人
刘海莉今年47岁,10年前因为家庭困难,刘海莉被社区纳入低保享受低保待遇。“社区帮了我们一家这么大的忙,我也一定要为社区做些什么。”于是她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成为一名志愿者。
刘海莉负责的居民小组里有一位姓陈的孤寡老人,陈大娘除了一名远在上海的外甥,再没有其他亲人,刘海莉便做了老人8年的“女儿”,直到今年5月初85岁高龄的陈大娘去世。8年来,刘海莉每周都要到陈大娘家中去三四次,陪着老人聊天,帮助老人料理家务,有时家里做了好吃的东西她也不忘给陈大娘送去一些。“我主要的任务是给老太太传达一些社区的通知,帮助她办理一些业务,可时间长了没有什么事我也要去她家里看看。”刘海莉告诉记者,看到如此高龄的陈大娘无人照料,她心里很不是滋味,看到老人就像看到了自己的母亲,于是义务照顾老人便成了她这些年的一个习惯。说到刘海莉照顾老人的故事,西站社区的刘主任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有一年春节,政府给陈大娘送来一些米面,想到老人自己和面做饭不便,刘海莉将面粉送到附近的一家面铺,经过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将散面粉换成了一箱挂面。
今年以来,陈大娘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刘海莉就每天到老人家里走一趟,陪她说话、帮她打扫卫生、出出进进给老人买东西。看到老人体质不好,她还细心为其买来葡萄糖粉,让老人补充营养。得到精心照顾的陈大娘常常拉着刘海莉的手,一边留着泪一边说:“我这辈子没儿没女,你却对我比亲女儿还亲啊!”多年来的相处,陈大娘也将刘海莉当做最信任的人。一次刘海莉到陈大娘家探望,发现老人拿着几件寿衣闷闷不乐。原来,随着年岁的增长,陈大娘一直为自己的后事担忧,刘海莉看出老人的心思,便给陈大娘承诺说她的后事自己和社区一定会管。今年5月5日,85岁的陈大娘在家中安详地离世了,刘海莉没有忘记对老人的承诺,和西站社区的干部一起料理了老人的后事,并按照老人的遗愿将其骨灰撒入了河中。
社区的金牌调解员
热情、随和而不失泼辣的性格,让刘海莉还成了社区有名的调解员。
社区有位失独母亲,她的孩子在读大学时因车祸而去世。中年失子给她和丈夫带来极大的打击,而日后二人的养老更成了大问题。失去孩子的悲痛加上对未来生活的迷惘,让这位母亲开始了不断地非正常上访活动,给社区的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刘海莉知道后,主动请缨去负责对方的劝解工作,她和对方聊天、讲道理,不断地耐心劝说,最终让这位失独母亲放弃了上访,而是采用了正常的途径去反映、解决自己的困难。
近60岁的社区居民周天保家庭困难且妻子离家出走,多重的打击让他整日郁郁寡欢、借酒浇愁。为了帮助周天保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刘海莉经常对其进行开导劝说。“他这个人一喝醉就喜欢乱跑乱闹,有一次还跑上了马路,幸好我和几位志愿者巡逻路过,便将他架回了家里,直到看见他安稳地睡着了,我们才离开。”刘海莉告诉记者,为了让周天保少喝酒,她除了平时小组活动时对其不断叮咛外,还曾找到周天保的家人,让他们在生活中多关心周天保,周天保家里有了困难,她便召集小组成员给他帮忙。看到小组长对自己及家人如此关心,周天保也慢慢改变着自己,还常说再也不好意思喝酒了。
10年来刘海莉对社区工作的热爱,也得到了丈夫和孩子的支持。每一次社区有事打来电话,如果刘海莉不在家,丈夫和孩子都会帮她将电话内容记在纸上。如今,刘海莉的孩子已经参加工作,年轻的他也继承了母亲乐于助人的好品德。“当社区志愿者当久了就上瘾了,因为总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取快乐。”采访的最后,刘海莉如是说。(记者 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