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养殖业“护航”的乡村兽医何忠林

(秦州区外宣办)他是一名在大山深处畜牧兽医站奋战了50个春秋的老战士;他也曾是乡里畜牧兽医站年龄最大的老站长;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换来了一个乡村兽医的骄人业绩;他也多次被省、市、区、乡(镇)评为“优秀基层兽医工作者”、“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个人”等,他带领的乡镇兽医站也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今年10月份,他作为我省唯一一位被推荐为“全国十大杰出兽医”的候选人,他就是秦州区藉口镇五十铺村65岁的兽医何忠林。
服务乡邻50载
11月11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秦州区藉口镇五十铺村,经过多方打问找到了何忠林老人。
“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虽然最后没评上‘全国十大杰出兽医’,但我一点都不失落,能为乡邻服务,我已经感到很荣耀。”一见面,何忠林老人谦虚地对记者说。10月初,记者听说何忠林作为我省唯一一位候选人被推荐参评“全国十大杰出兽医”时想采访他,但被他婉言谢绝,他说等结果出来后再采访这样会更准确。评选结果出来后,何老第一时间打电话告知我他没被评上十大兽医,不想接受采访,但在记者的劝说之下他才同意。由此可见何老是一个认真、严谨的人。
何忠林出生于1948年,由于受成长时代和家庭条件的限制,没有接受多少正规教育,初中只上了半年就参加了工作,这成了他一生的缺憾。他外祖父为方圆几百里受群众尊重和认可的民间兽医,受其影响,从小酷爱“兽医”这个职业。自十二、三岁起跟随外祖父行医。1963年当时只有15岁的他正式进入藉口镇兽医站工作。在外祖父的严格指导和深刻影响下,加之认真钻研、勤学善思,很快便拥有了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在兽医站工作后,他始终坚持看书学习,勤做读书笔记,多少年来,外祖父留给他的那些专业技术书籍及民间验方,虽然所有内容早都熟记于心,尽管早已翻得破烂,但他至今仍然随身携带。在记者采访时,何老还不时地拿出他多年行医积累的经验处方让记者看。
六十多年来,何忠林不会麻将扑克、猜拳行令等娱乐活动,不断钻研兽医技术是他唯一的爱好,救死扶伤,治好每一头(只)病畜(禽)是他人生最大的乐趣和最高理想。他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六点半收听新闻,有空时收看农业科技频道,只要有播报畜牧方面的新闻或知识、技术,就一定会收看。
现在,在秦州区藉口、中梁、麦积区新阳等一带提起他的名字,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没有不知道的。如今,一辆旧摩托、一个旧药箱、几本小册子,这“老三件”已经成了他的标志。

当人一样治疗
“每次乡亲们叫我去给家畜看病,只要我把听诊器拿出来,牛、羊都很听话,像孩子一样。”何忠林老人动情地说,“家畜生的病也和人一样,有感冒、糖尿病、脑炎等,只是它们不会说话,只能细心、认真地诊断、治疗。”
正是由于对家畜的这种爱心,在每年春秋两季的动物重大疫病集中免疫工作中,何忠林领导的乡镇兽医站要负责本镇一万多头(只)畜禽的监测、预防、疫病诊断工作,他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临床诊治经验和娴熟的诊治技术,不分白天黑夜,从步行到骑自行车,再到近几年改骑摩托车,走村串户,翻山越岭,一遍又一遍地丈量着周边的山山水水,千家万户,为大小畜禽医疗疾病年诊治量为四千多头(只)。
1964年3月,何忠林在秦州区铁炉乡工作,和往年一样,防疫工作分片展开,在一个片区所在的杨湾村,当防疫接种工作全面展开时发现一头病牛,该片的防疫人员初步诊断为泡疹性口膜炎,全乡各村由村集体集中喂养的5800多头牛在注射口蹄疫菌苗后很快全部发病。他听说后火速赶到发病现场,仔细观察病情,发现这些牛都普遍存在精神不振,行动艰难等症状,他凭自己学习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判断,疑似口蹄疫。他强忍恶臭,认真研究,确定病因,他知道本病发展传播速度迅速,凡是病牛经过的地方通过体内分泌液都会感染,所以用封锁隔离、观察、消毒的办法遏制住疫情的蔓延。之后由他提出的用以清心、胃热毒为主的治疗方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20多天他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牛圈,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指导全体防疫队员,仔细救治,最多的时候一天治疗达124头。加之因对口蹄疫的危害性宣传到位,附近群众也积极配合自救和疫病防控。最后,除6头小牛,5头成年牛因体弱,免疫力太差死亡外,其余病畜全部治愈。
1985年秋季在藉口镇流行马类家畜流感病,何忠林仔细观察其症状为精神不振、毛色燥乱等,他及时对症下药,有效控制了病情。时任省畜牧厅牛明光副厅长及市、区领导到藉口镇兽医站检查指导工作,听完何忠林的汇报后,牛明光副厅长高兴地说,在省内各地当时马类家畜流感病流行较广,但因兽医诊治技术水平差异,其他各地都不同程度地损失较大,但藉口镇以何忠林同志为主体的兽医团队依靠技术水平、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遏制了病情蔓延,非常让他感动和难忘。
几十年来,何忠林所在的藉口镇防疫工作由于精心组织,措施有力,均做到了不漏户、不漏畜禽,防疫率达到100%,并有效地降低了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受到了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
活到老学到老
“活到老,学到老,为群众服务到老”是何忠林的人生信条。他从十二三岁跟随外祖父走村串巷,站着凳子取中药的少年,到一个充满爱心、壮志满怀的乡村青年,到成熟稳健、德高望重的乡镇兽医站站长,他在多年的理论学习结合临床实践中,总结的成功验方有54个,畜禽疑难杂症治疗成功验方40多个。在黄牛冻配改良推广中,经他八年时间亲自推广配授成功的有1046头。
在基层兽医岗位,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何忠林把自己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药方用自己的方式、以最平实的语言写成论文,其中对《动物感冒病的辨析体会》一文在2009年的全国兽医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奖,《牛患流行性口腔炎及蹄叶炎的诊治》一文在中兽医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上获优秀论文奖。这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来说实属不易。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何忠林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畜禽疫病防治经验毫无保留地义务传授给更多的乡村兽医工作者与爱好者。经他手把手、一对一带出来的徒弟就有20余人,在天水的角角落落,哪里有畜禽,哪里就有他们的脚印。他的医术影响辐射到天水市秦州、麦积两区及甘谷县的150多个村落。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兽医工作中去,为进一步搞好秦州区的畜禽疾病预防和控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满头白发的何忠林老人站在寒风中向我们告别时深情地说道。(余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