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暴洪灾害致使秦州区娘娘坝镇花园村成了重灾区,该村7个自然组的8户民房全部被洪水冲走,18户村民的房屋倒塌,97户成了危房。其中,陶家庄、丁家庄、史家庄3个村子几乎成了一片废墟,需要整体搬迁。即使如此,该村却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在该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全村254户1330口人迅速走出灾害带来的阴影,从抗灾自救迅速转入灾后重建。
暴洪来袭 花园村成重灾区
在秦州区娘娘坝镇的花园沟里,有一个山清水秀的花园村。该村雨子沟、陶家庄、丁家庄、史家庄、缑家庄等7个自然组254户1330口人就生活在沟里。
他们面河依山而居,绿树成荫、河水潺潺的秀丽风光俨然让这里成了世外桃源。曾几何时,不仅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怡然自得,还惹得城里人三五成群前来这里旅游观光。
然而,连日来的暴洪灾害让这里变得满目疮痍。特别是“7·25”暴洪灾害,使该村村民遭受了巨大损失。
7月底,记者前往该村采访时看到,通往花园村7个自然组的进村公路几乎全部被冲毁,临河而建的房屋大多被洪水冲得只剩下了残垣断壁,有的甚至已变成了河坝,连原来建房的宅基地都找不到了。
河岸边,不仅被洪水冲毁的庄稼、冲倒的电线杆随处可见,甚至有时还能看到陷入淤泥中的农用车。特别是陶家庄、丁家庄、史家庄3个村子,放眼望去,旧房大部分倒塌,村中到处是淤泥和流水,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7月25日早上,8户邻居家靠河而建的房子一下子被来势凶猛的洪水卷走了。我家的3间偏房成了危房,邻居邢田军家新建的2层楼也倒塌了。唉,活了半辈子了,还从来没见过花园河有这么大的洪水,那阵势实在是吓人哟。”
提起当时发洪水的情景,因腰腿疼行动不便留守在家的李建华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抗洪救灾党支部冲在前
虽然连日来的暴洪灾害让花园村成了重灾区,但是却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受灾群众财产大部分也得到了及时转移。这一切都多亏了该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努力。
“6·20”、“7·08”暴洪灾害使花园村党支部班子成员认识到,此次暴洪灾害来势凶猛,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早在7月24日下暴雨之前,村支书刘随堂便将支部副书记邢兆吉、村主任舒金堂、村文书堂九生分配到灾情严重的几个村上,组织群众转移财产,做好对暴洪灾害的防范工作。
刘随堂就住在雨子沟自然组,7月24日,当他看到平时温驯的花园河水变得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般,河水不断上涨,水流越来越急,急忙招呼群众防范。他先是和几名村民一起将村上的残疾人李建华及8旬老太邢贵启,转移到村里安全的村民家。之后,又帮助距离河最近的刘建东、王文中转移财产。
在他的帮助下,刘建东家的28袋粮食,王文中家的17袋粮食,都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办妥这一切后,同样靠河而居的他,才开始转移自家的财产。
在这次暴洪灾害中,尽管他家的上房成了危房,偏房倒塌,但是,他却顾不得查看自家的灾情。因为,他清楚全村7个自然组254户1330口人要战胜这场自然灾害,离不开党支部的坚强领导。
由于通讯、供电、道路全部中断,查看7个自然组的灾情只能靠两条腿。每天回到家里,党支部的每一个人浑身就像散了架似的。但他们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累,而是用他们的坚强和乐观,给了村民抗洪救灾的信心和力量。

重建家园 党支部给村民希望
这些天,随着天气日益好转,花园村党支部的工作重心,也逐渐转移到了灾后重建上。
刘随堂带领党支部班子,先是配合市、区交通局抢通了庙沟到花园及李子园的道路。之后,又带领村民清理村中的淤泥,拆除危房,从中抢出木料,以减轻重建房屋时的负担。
要抢通花园河沿岸的道路谈何容易。因为,沿岸的道路一段段都被冲断,有的水泥板的断茬横七竖八地泡在河水中,有的则全部被淤泥覆盖,根本分不清路在哪儿。
但是,想到运输救灾物资和灾后重建运输材料,都需要交通通畅时,刘随堂和支部班子的成员都豁出去了。他们顾不上回家吃饭,渴了就喝口矿泉水,饿了就吃包方便面,全力奋战在河岸边。
就这样,他们为庙沟到花园及李子园的道路贯通立下了汗马功劳。
要拆除危房,从废墟中抢出木料,最操心的莫过于安全问题。因为,一旦残垣断壁倒塌,将会带来二次意想不到的灾害。因此,他们将村中的危房户分成组,让支部班子成员进行包干负责,确保了危房拆除的安全。
当然,这几天该村支部最忙的事情是,陪着省、市地质专家在花园沟里为陶家庄、丁家庄、史家庄3个村子选择灾后重建的合适地址。
刘随堂告诉记者:“虽然接二连三的暴洪灾害,让咱们花园村的群众大都遭受了巨大损失。但只要有坚强的党支部的领导,只要有不屈不挠的群众,相信再大的困难都难不倒咱们,灾后重建必将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花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