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使命同行
——记大城街道优秀社区工作者闫媛

(秦州区外宣办)她自1999年毕业分配到社区工作以来,一干就是十四年,多年来,她先后荣获全区“基层社区建设先进个人”、“双拥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连续多年被大城街道评为“优秀党员”、“先进社区工作者”。工作中,她把“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她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她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她就是被辖区居民亲切叫作“媛主任”的大城街道光明巷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区六届、七届人大代表——闫媛。
“工作是大家干的”
她,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说她大吧,她是80后,一个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兼主任;说她小吧,她是一个在社区有14年工作经历,在社区主任的岗位上工作了9年有余,连任六届、七届两届人大代表,5000多居民的“当家人”。 她曾经说:“既然群众信任我,我就得服务群众。只要我在职一天,我就做好工作一天!”她在工作的十几个年头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无数次的印证了这句朴素的肺腑之言。
在社区党员管理上,按照“一居一品牌”要求,她依托社区党总支建设,建立了“五位一体”党员管理模式。即:先锋党员示范岗、流动党员管理站、家居党员活动室、社区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年轻党员QQ群。在工作的总体布局和时间安排上,她总结提出了“三分”工作法,即三分之一时间在办公室学习、三分之一时间到群众中走访、三分之一时间到部门企业协调和呼吁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工作时限,确保社区工作忙而不乱,科学有序进行。她带领干部举办了社区“首届邻里节包粽子比赛活动”,极大的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拉近与社区居民的距离,社区工作也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认可。为了庆祝建党91周年、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她邀请了市书画研究会的30名书画家在大秦艺术中心举办了书画进社区活动,受到了群众们的一致好评。
在闫媛同志的带领下,通过社区干部的共同努力,光明社区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市级“科普文明社区”、市级“良好社区”、市级“文明社区”、区级“拥军优属模范社区”、区级“安全文明社区”、“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服务队”、街道“优秀党组织”、“先进社区。”
身为社区负责人和人大代表的她,深知自己肩上担负的重任,但她克服重重困难,顶着压力迎难而上,完美地实现了两种角色的交替轮换。社区办公场所问题是长期困绕社区建设的核心,是制约社区发展的瓶颈,她将解决社区办公场所问题列为重中之重,在人代会上,她多次提出意见、建议,希望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多次到相关部门协调办理社区阵地建设当中所需的手续,加班加点上门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做居民思想工作。特别是居民陈平生、王晏军、王大爷等二十多人态度强硬,用各种理由坚决反对建社区阵地。她提着水果,想和那些居民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与理解,却一次次吃闭门羹。她一个人悄悄摸眼泪,甚至回到家给老公孩子发脾气,茶饭不思,倒头就睡。可第二天,她又早早的到社区,继续着“看眼色”的事。她一再告诫自己:绝不能放弃,不能半途而废!她仍然一次次用诚心感动居民,一次次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让他们同意扩建。终于,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那些居民主动到社区来,同意扩建。更让她感动的是,那些居民不仅在扩建中力所能及的帮忙,还加入到了社区志愿者的队伍当中,并成为“铁杆”志愿者。居民陈平生说:“她虽然年轻,可是工作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她用诚心、爱心、细心服务居民,她这种办事执着认真的态度让我们大家欣赏。”去年10月,社区办公阵地落成并竣工,彻底解决了光明巷社区工作人员长期拥挤办公,无法开展社区日常性工作、活动的局面。当另一社区负责人向她祝贺并“取经”时,她只淡淡说了一句:“工作是大家干的,我无非就是比别人多操了点心,我说了些话,多走了些路而已……”

“工作着是快乐的”
作为社区主任,她经常在群众中走访,听取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所想,始终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她和社区其他同志一道,跑遍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凭着一颗“妈妈心”,一张“婆婆嘴”,一双“毛驴腿”,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给特困户给予关心帮助,逢年过节都会送去清油、大米等生活必须品。辖区居民王四顺因肢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为了解决王四顺的生活困难,她按照政策规定,积极帮其办了低保,经常抽空去看望他,每次去时都会送去一些水果和生活用品,一次一次帮助他度过了生活难关。困难户穆红梅,43岁,从小就智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一直跟母亲生活。她经常带领社区其他同志和一些志愿者,时常入户帮助打扫卫生,逢年过节都要送去生活用品。社区居民梁志刚患有尿毒症,为了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她将其纳入低保,发动居民捐款捐物,帮他度过了难关,身体康复后,她还当起了“红娘”,给其介绍对象成了家,还联系工商部门开起了小卖部。她的帮助,让梁志刚大为感动,主动要求当社区的义务巡逻员。低保户王秀珍丧偶多年,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由于年龄大找工作四处碰壁,经多方联系,闫媛将其介绍到亲戚幼儿园伙食工作。王秀珍每次说起这事就异常激动,泪流满面。五保户郑玉祥,因为拆迁遗留问题他多次上访未果后,把家里的所有用品都搬到信访局。闫媛听到消息后,及时带领社区干部将其接回,并联系瓦窑坡房屋,为其垫付租金让其居住,还送去了被褥和生活用品。后联系大城派出所让其打扫卫生当临时工,并办理了廉租补贴。闫媛说:“解决了他的吃饭和住房问题,我才能真正放心。”空巢老人辛秀兰,其子女不在身边,闫媛时常到她家拉家常,问有什么需要,及时给老人解决困难。过节帮老人打扫卫生,购置生活用品,帮助老人整理家务,擦门窗等。她不断地帮助小区需要帮助的老人。老人们常说:“虽然我的儿女不在身边,你就像我的亲闺女一样,我很高兴。”闫媛总是笑着说:“这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们的缘分。”她还给孤儿芦晓东介绍保安工作,给失业人员张霞介绍收银员工作,给下岗工人马玲介绍到茶叶店工作等等。十几年以来,闫媛先后为辖区居民帮助解决生活、就业、上学、看病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实际问题180多件。每当有人问她社区工作如此烦人,你还一天那么快乐,她总会说,把居民的事当作自己家里的事去办,就一定能办成,他们的问题解决了,他们快乐了,我也就收获了快乐!

“联户重在联心”
自全区“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如何帮扶“双联”户,这是她反复思考的问题。她的联系户叫芦晓玲,女,43岁,离婚多年,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儿子辍学在家,家中还有残疾的弟弟,长期租房居住,主要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活,家庭十分困难。闫媛了解情况后,帮扶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她“安居”,然后“就业”。于是,她每月送去生活用品及宣传各项优惠、帮扶政策,帮助鼓励该户创业。在她的努力帮助下,该户已经申请廉租房实物配租,解决住房困难问题。她又通过私人关系,让其儿子华天微电子有限公司上班,解决了联系户的最困难问题。居民都说:“她真是个好干部、好党员”。她说:“做这些小事算不了什么,只要你们需要,我一定及时出现,谁让我是人大代表呢!当代表不仅要为民代言,更要为民解困啊!”
闫媛同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兢兢业业,扎实勤奋地工作,脚踏实地为和谐社区建设奋斗,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居民的心中树立了一个社区干部的良好形象,在社区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真情和汗水谱写了动人的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