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外宣办 裴振刚 彭高峰 刘可)在汪川山梁上,漫山的马达遍奏着“春耕交响曲”,该镇农耕作业已进入“马达时代”。
“我这台微耕机已使用两年了,用起来挺顺手。”闫集村村民刘明明告诉记者,“这五亩地,原来牛耕得两三天,现在三个多小时就耕完了,15马力的机器工作一小时用不上2斤柴油,当时买的时候还享受了农机具下乡补贴,很划算。”
旋耕机后面挂着起垄机,边耕地边就起好了垄。
“这台起垄机是区上农机部门免费配的,一个村有四五台,大家轮流使用,起垄速度快,挺省力气。”村主任闫吉长说。记者在现场还看到,有三名镇干部刘明明一家人进行春耕生产。
从闫集村再往后走,遍地是忙碌的身影,遍野响彻马达的轰鸣,在现代化机械的助力下,一片片黄土地,很快就披上了银装。

“今年我们镇上确定了闫沟-斜坡-万庄、汪川-阳坡、闫集-刘骆、柏阳-石沟-大吕四个千亩点。工作中,我们派干部蹲点提供技术服务,领导带头到田间抓点,去年秋季开始就筹备物资,落实财政奖补地膜42吨,2月下旬开展技术培训,有效保障旱作农业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汪川镇党委书记张恒刚介绍说,“截止3月7日,已完成覆膜1680亩。”
离开汪川时,突然联想,马达声叫出一派明媚春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