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让农民插上致富的翅膀
——秦州区“双联”行动技能培训综述

“要致富、学技术,有技术就能挣大钱。”靠技术技能挣钱致富已成为秦州区广大群众的共识。自联村(社)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秦州区把开展技能培训,让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作为“双联”行动中帮助贫困家庭走上致富路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各类专业培训机构和劳务培训网络,把技能培训的重点放在了214个贫困村的6000多户特困群众上,在较短时间内让困难群众靠技术挣到钱,也为他们脱贫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注重宣传引导,开启致富之窗。秦州区针对贫困群众大多文化层次低,思想保守的现状,在“双联”行动中把宣传政策和教育引导作为开启贫困户致富之窗的首要任务,给各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定任务、压担子,要求各联村单位和每一位联户干部在进村入户时,把宣传政策、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致富奔小康作为首要工作,把区委、区政府开展技能培训的信息带给每一位困难群众,让群众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科目,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同时,进一步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天水日报》、《天水晚报》、天水电视台、天水在线、秦州新闻网、秦州农村有线电视台以及《秦州劳务简讯》等宣传载体,以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全面介绍培训的项目、内容和成效。及时将省市针对农民工培训的文件下发到各培训机构,在培训机构利用简报、墙报、宣传栏等进行大力宣传,并通过培训致富人员现身说法的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通过参加技能培训走上致富路的热情。

注重拓展项目,提高培训覆盖面。在培训项目的设置上,秦州区充分利用区上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先开展近几年在市场叫得响的宾馆服务员、家政、建筑工、保安、美发等“品牌”专业,不断强化和巩固传统技能培训,主动挖掘培训资源,拓展培训科目,按照群众需求适时举办灵活多样、多种类型的技能培训,让有需求的群众特别是特困群众不必出远门就能参加适合自己的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提升输出人员择业竞争力,也有效改变了目前岗位需要和劳动力素质不匹配问题。积极采取订单式运作方式,充分发挥技工学校、区劳动就业中心和社会其它各类培训机构的主导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民工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向培训,长期开设了家政服务、餐饮、保健、建筑、计算机、电焊等实用专业,使特困群众在培训合格后能及时到用工单位工作。同时,在培训对象上,按照“贴近农民、贴近实际、贴近市场”的原则,以“两后生”、在岗务工人员和即将外出务工的人员为重点,让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为今后的求职工作打好基础,进一步增强了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市场竞争力。
注重丰富内容,增强培训针对性。针对大多数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文化程度低,学员难组织,放下锄头拿不起笔头的实际,坚持把技能培训与加强劳务输转工作相结合、与完成年度培训任务相结合、与培训机构资格认定相结合、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与组织化劳务输出相结合、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相结合,优先考虑214个贫困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优先安排“双联”帮扶户、独女户、二女户、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培训,针对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增设了家政服务、餐饮等新的培训内容,并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开展农村劳务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培养。今年以来,已通过培训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劳务经纪人54人,致富带头人500多人。各指定培训机构和代培机构也积极响应“双联”行动中对困难群众培训的要求,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拟定培训大纲,精心编写培训计划,确保每个学员都能学到一技之长。

注重培训管理,增强抗风险能力。为了切实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和后续保障能力,秦州区在每个乡镇招聘了2名劳务协管员,专职负责本乡镇的劳务培训和输转工作,壮大了基层劳务工作力量,在全区构建起了以区劳务办为主体,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依托,以村级劳务联络点为补充的三级劳务培训输出网络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对技能培训的后续服务,充分发挥劳动监察在保障农民工权益方面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强与省市及我区群众务工所在地劳动监察部门的联系协调,建立长期的协调联络机制,让外出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建立稳定的劳务关系,使劳务输转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务工人员出去有人管、挣钱有保障,为全区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把加强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引导鼓励农民工参加各种培训,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同时,积极通过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在今年输出的务工人员中,有97.3%的人与用工单位签定了劳务合同,拥有职业证书的占到了90%。
注重培训实效,增加群众收入。在技能培训中,秦州区把培训效果作为检验技能培训的唯一标准。经过培训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区劳务办和劳务经纪人共同组织输送到效益佳、信誉好的劳务基地,逐步提高务工人员收入,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保证其合法权益。目前,秦州区劳务输出人员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等地,主要从事建筑、装潢、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等行业,外出务工的人数和收入逐年增加,农民工打工收入占乡镇总收入的51%左右,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全区劳务输转10.1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83%,其中有组织输转6.1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93%;实现劳务收入8.27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28%;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1.411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8.26%,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培训1.764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