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扶贫产业 做强扶贫经济
——秦州区扶贫开发工作综述

(城郊型山地蔬菜大棚)
(秦州区扶贫办 曹彦春)秦州区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坚持“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要扶贫对象,以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为切入点,以产业化建设为主线的原则,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和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做大了扶贫产业,做强了扶贫经济。使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项目区农民依托扶贫开发走上了致富路,产业化建设开辟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天地。

忆往昔,携手铸造新辉煌
“十一五”初的2006年,秦州区贫困人口4.85万人,贫困面10.3%,人均纯收入为1853元,到2010年底贫困人口下降到3.59万人,贫困面下降到8.8%,人均纯收入增长到3100.2元。“十一五”以来的五年,全区减少贫困人口1.26万人,年均减贫252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9.44元。
“十一五”期间,已累计有60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重点项目,受益达11821户56765人。使项目区的公益事业,生产生活条件,种养业发展等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修维修村小学28所,建村级文化卫生阵地28处,修筑村级道路288公里,建人饮水窖1120眼,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以及没有固定的村级办公场所的问题得到了彻底改善。机修梯田23465.5亩,建集雨节灌1405眼,新增浇灌面积6900亩。新建堤防工程5处,新修河堤10704米,新建100m3-300m3蓄水池36个,配套Φ50水管53000米,同时完成了通电、修渠等各项配套设施,使16482亩农田实现了增产增收。种植日本落叶松6250亩,大樱桃10960亩,花椒3775亩,牧草10225亩,苹果14003亩,核桃27402亩,这些项目建设促进了流域治理和片带开发,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养牛720头,肉猪4146头,小尾寒羊1020只,放养山鸡243000只,种植中药材6850亩,甜玉米2300亩,芦笋4887亩。建以浅山干旱区为主和其它蔬菜大棚2138座,推广全膜双垄沟32300亩,建人畜饮水窖1290眼,培训农20936人次。实现了“乡有产业,村有品牌,户有项目”的三有目标,项目区逐渐呈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风貌。
(扶贫开发项目大樱桃)
看今朝,同心开创新局面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秦州区扶贫开发工作紧紧围绕省扶贫办提出的“围绕三大目标,突出四个重点,开好三个会议,促进十项重点工作”的工作要求以及市扶贫办提出“11236”扶贫开发战略,秦州区同心协力,超前谋划,科学布局,重点攻坚,跨越发展,使扶贫工作起好步,扎好根。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扶贫办主要领导充分利用今年3月初全市农口系统干部下基层,促春耕生产的契机,抽调骨干力量,深入农村,在华歧乡稠泥河流域等三个重点片带积极开展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二是以强化项目管理为抓手,以项目招标为切入点,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开创扶贫工作新气象。完成蔬菜大棚建设200座,完成道路硬化3.8公里,完成中梁乡苟卧山村大樱桃果园建设200亩,完成堤防工程800米。三是以特困片带,特困区域的扶贫攻坚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今年的扶贫开发上台阶、上水平,实现扶贫工作新跨越。今年以“整村推进,整合资金,连片开发”的增收项目为突破口,主要实施华歧乡稠泥河流域海池片带、汪川镇汪川河流域的柏斜片带、藉口镇上寨片带的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区域,以及配套项目设施。目前,在项目区已种植地膜洋芋950亩,已完成果树建园14160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10.9%。四是抓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积极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扩展扶贫工作新领域。该区初步确定贫困人口识别规模为228377人,55701户,占全区农业人口的50.5%。五是强化“两后生”培训管理工作,播种农民增收新希望。该区多次组织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20所培训基地的负责人和业务主管人员召开会议,不定期对培训基地加大检查力度,规范“两后生”培训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六是狠抓信息宣传工作和经验总结,让秦州扶贫在公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下健康开展,塑造秦州扶贫新形象。目前,已报送信息16期,其中,《甘肃扶贫》杂志已刊发2篇,甘肃扶贫信息网采纳5篇,《天水日报》刊发1篇。

(省扶贫办主任沙拜次力调研扶贫开发项目)
瞻未来,并肩实现新跨越
“十二五”期间,秦州区扶贫工作紧密结合省扶贫办在新一轮十年扶贫开发中提出的“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对难点地区集中实施扶贫攻坚,坚持加快扶贫方式转变”等安排指导和市扶贫办“11236”发展战略的定位,经过认真讨论研究,科学决策把握,提出了“突出一个重点,构建两个扶贫经济圈,实施三项战略,推进四项工作,实现六个突破”的科学举措,推动扶贫开发新的跨越式发展。
该区提出的“11236”发展战略,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重点。分别以316国道为起点,沿华店公路,徐礼公路,形成连接皂郊、华歧、天水、汪川四乡镇,打造十万亩优质苹果基地;以天江路为起点,沿刘什路形成连结大门、娘娘坝两乡镇,并辐射带动平南、齐寿两乡镇,打造5万亩中药材及早熟马铃薯基地的西汉水流域为主的东南部扶贫经济圈;以藉河川道为主,打造万亩设施蔬菜基地;以中梁、太京、关子、藉口南北山为主,打造10万亩苹果、大樱桃、核桃优质果品基地;以秦岭、杨家寺两乡镇及藉口、关子林缘区为主打造5万亩中药材及早熟马铃薯基地的藉河流域为主的中西部扶贫经济圈。分别实施生态移民,强化易地扶贫开发战略;实施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战略;实施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自然流转战略的三项战略。努力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帮扶,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整合项目资金开展扶贫攻坚四项工作。努力突破扶贫部门单一扶贫的传统,确立整合各部门项目,构建集中扶贫攻坚的大扶贫模式;突破行政干预,实行项目招标制,对1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必须实行项目招标;突破简单操作,对整流域连片开发的特大项目实行市级评审制;突破地界村界,实行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突破技术瓶颈,强化生产技能培训;突破简单生产模式,实行农副产品深加工,提升劳动附加值。
在未来“十二五”及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实施期间,秦州区扶贫开发将着重以构建两个扶贫经济圈为纽带,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实现率先跨越发展,达到2020年基本消除贫困的目标,为全区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扶贫开发项目中梁优质苹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