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播造林惠民生 绘画摄影夕阳红
——记甘肃省三北防护林建设高级林业工程师王同泰先生

王同泰生于1949年4月,甘肃省清水县人,大专文化程度。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会员、甘肃省轩辕文化研究会会员、橡树摄影网天水俱乐部注册会员,《轩辕书画报》编辑。
学生时代酷爱美术和摄影,从事业余绘画和摄影40余年,曾出版《王同泰摄影绘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全国森林资源调查过程中,在飞机上航拍了大量影像资料。
学生时代酷爱美术和摄影,从事业余绘画和摄影40余年,曾出版《王同泰摄影绘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全国森林资源调查过程中,在飞机上航拍了大量影像资料。天水电视台《人文天水》栏目曾拍摄制作和播出了《王同泰摄影 上邽表情》专题片,对他的摄影艺术生涯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2016年开始,王同泰老师又迷上了航拍,购买了一架无人机航拍器专门用于拍摄故乡的山山水水和城乡建设的巨大变化,被同行称为“清水航拍第一人”。

飞播造林惠民生
今年69岁的王同泰先生,看上去仍然精神矍铄,坚毅的脸庞虽饱经风霜,但一双深邃明亮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生在新中国,长在国旗下,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他从事林业工作三十多年,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过人的专业技术,主持实施了甘肃清水县境内荒山飞播造林工作。为祖国生态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童年时的王同泰家境贫寒。父亲在清水一中工作,母亲在家务农,作为长子的他乖巧孝顺,除了做家务还要帮父母照顾三个年幼的弟弟。饥饿难熬的岁月给他的童年生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上中学时,生活渐渐好转。一家人不再为温饱发愁了。他快乐地度过了三年初中时光,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甘肃省林业学校。1968年从林校毕业后,在远门林场当工人,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三年后又调到温泉绿化站当技术员。当时工人们不懂植物学知识,也分不清雌雄树种。他就给工人们详细讲解,认真剖析。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75年他被安排到清水县林业局工作,因为肯钻研,能吃苦,有基层工作经验,他又被上机部门任命为清水县林业局副局长。
1987年9月组织派他去北京林业学院培训学习。在此期间他参观了首都的诸多名胜古迹及科技展馆,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北京天文馆。从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上蓝色的大海和绿色的森林。他终于明白,人类只有不断保护生态环境,才能持久得发展。唯有植树造林,才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突然之间,他为自己所从事的林业工作而感到深深的自豪。
培训结束不久,王老师担任甘肃省清水县境内三北防护林飞播任务的主管工作。当时的清水县地广人稀,荒山遍地,一到下雨天,山体滑坡,容易发生泥石流,山下的村民经常提心吊胆,举家搬迁是常有的事。
为了让老百姓能早点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王同泰和他的同事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风餐露宿,忍饥挨饿爬遍全县所有的荒山,完成了2200平方公里的清水县林业发展规划方案,通过实地调察,他手头记录下了清水县林业发展保护的第一份比较详实、准确、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他还亲手制作了清水县地形地貌沙盘模型,直观清晰的展示了清水县的地貌状况。前来清水县考察工作的的省市级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十分赞赏,他们没有想到:王同泰同志虽身处基层,却能把组织工作做得如此认真细致,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高度赞扬。
1988年6月的一天,作为林业局长的王同泰接到气象局通知,第二天有小雨,东南风2——3级,很适合飞机播种。他赶快给兰空部队打电话,并告知第二天飞播造林的事。部队负责人认真地告诉他:“明天一早,你们把种子全部运到天水飞机场。”
所有飞播种子都是花大价钱买来的,提前在水里浸泡后拌上农药,膨胀的种子在机场待装,运—5型飞机准时到达。飞行员是河南 人,曾是兰空部队作战飞行员,现年40岁,退居二线从事国家飞播造林工作。 机仓漏斗装满了种子,飞机终于起飞了。通过地面雷达的引导,他和飞行员密切配合到达播区上空。王同泰通过对讲机与地面的信号员取得联系,一会儿功夫,地面上突然出现一个正方形的明亮区域,这就是飞机播种的准确位置。飞机在空中平稳超低飞行,成千上万颗种子天女散花般优美得向地面飞去。飞行员对他的工作赞不绝口,两人后来还成了好朋友。 第二天,他通知乡政府派播种区附近的村民赶牛羊上山,尖尖的牛羊蹄子戳破坚硬的泥土,大大提高了种子成活率。第二年省林业厅技术员抽样检测中,播种区的种子成活率达到了74.5%以上。他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也为清水县后期的飞播造林工作积累了成功的经验。1990年他荣获甘肃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优秀个人1994年被评为全省飞播造林先进个人。1995年《甘肃省清水县刺槐良种营建技术研究》专题论文荣获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被破格晋升为林业高级工程师。
三十多年过去了,他曾经种下的颗颗种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过去常受自然灾害威胁的父老乡亲如今也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航拍摄影圆梦想
王同泰还是一位优秀的业余摄影师。 1989年他的摄影作品《生机》被选入第二届横贯中国摄影艺术作品展。金灿灿的阳光下,一丛生机勃勃的新芽破土而出,正在向人们报道春天的消息,也象征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生活的勃勃生机。1999年《生机》在全国环保系统庆祝建国50周年书画摄影展中荣获优秀奖。
1989年,他和飞行员完成播种任务后,在飞机上他拍摄了一张清水县城的全貌图,当时的县城虽没有今日的繁华,但这张反映当时清水城市状况的照片却显得弥足珍贵,目前已被清水县博物馆收藏。
2004年他举办了个人摄影和国画作品展,全国文联委员,甘肃省文联主席程世荣先生挥毫题写“黄土地神韵”的贺词。甘肃省国画研究院院长陈伯希先生题写了展名。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杰先生,着名军旅书画家毛选选先生均为本次作品展题书祝贺。甘肃省文联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马少青先生为这本集子题写书名,《天水日报》主任记者曹晓明先生作序。
2016年,他花了一万多元买了一架无人航拍机,成为当时全县的焦点人物。每逢轩辕黄帝祭祀活动,正月十五社火表演等全县大型的文艺活动,先生总是不辞劳苦,全程跟拍,每一次活动的盛况都能在他的航拍里得到完美再现。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2018年春节过后,年近古稀的王老师又专程赶赴海南,只为亲眼目睹那魂牵梦绕的蓝色大海。美丽的海南让他永生难忘。同时也完成了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在航拍的过程中,他终于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含义。说到这里,老人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天道酬勤夕阳红
王同泰的爱人刘爱芳年轻时在李崖小学当民办教师,转正后在清水县第二幼儿园工作,直到退休。因为丈夫的工作很忙,无暇顾及家庭,她任劳任怨地挑起了所有家庭重担。
三个女儿相继长大,一个个出落的美丽大方,聪慧过人。她注重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三个女儿从小非常懂事,刻苦学习,从不让大人费心。刘老师毕业于清水教师进修学校,数学功底非常扎实。从小学到初中,孩子们的数学都由她来辅导,所以三个女儿的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
大女儿王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兰州商学院,现为清水县妇联主席。二女儿王彬也不负众望,毕业于天水师院,现在是清水县轩辕小学校长。三女儿王苗是三姐妹中最漂亮的一个,她从小能歌善舞,师范毕业后任天水市六中音乐教师。
多年过去了,三个女儿如今都已成家立业,家庭幸福美满。一到周末,孩子们就回来陪伴父母。这时王老师家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作为父亲,只要孩子们过得好,他心里比吃了蜂蜜还甜。三个女儿也非常孝顺。老人的脸上经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退休后的王老师,除了爱好摄影,他还是一位国画爱好者。小时候的他特别喜欢画画。学校的宣传栏里经常会看到他画的人物简笔画。父亲每次出差回来,就会给他买来很多画报和水彩,他的梦想突然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几十年如一日的挥毫泼墨,他的国画浑然天成,自成一家。他笔下的梅花不仅是水墨的流动,也呈现出光影的折射,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空灵俊秀的祖国山水,一笔一划都是源自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热爱。
最美不过夕阳红,天道酬勤,耕耘一生。多年以来,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生活规律,热爱艺术的他每一天都有崭新的目标需要完成。 当早晨第一轮太阳冉冉升起,他就背着相机去采风,爬山涉水,追求完美。他的所有艺术灵感都来自对大自然的热爱。当他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种子,如今长成了参天大树。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也许所有人都会忘记他的名字,但是他亲手种下的万亩松柏却会永远记住他。
吃水不忘挖井人,今日的清水一片片绿林格外抢眼,走进大山,满目苍翠,花香四溢,这是清水县生态建设的真实写照。
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4.81%。先后荣获“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县”、“全省退耕还林建设先进县”、“全国林改百强县”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等称号。正是一代代像王同泰这样的林业人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使清水县走上了一条绿色、低碳、环保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了林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张春芳)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