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清水>>正文
清水:创新建设与管理模式 打造 “四好农村路”(图)
(2017/7/7 15:07:55)  来源:清水县委外宣办  打印本页

  近年来,清水县深入推进“6873”交通突破行动,把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首要民生工程来落实,把农村公路放在全县“14651”发展战略“六大提升”的首位加以推进,实现了全县18乡镇260个建制村100%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模式和新路子,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养水平和路况服务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脱贫攻坚效果更加明显。

  立足“三个到位”强基础。按照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的思路,从机构、政策、资金等方面全力保障,确保了农村公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责任落实到位,把农村公路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局、站、乡、村”五级联动,建立“四包”、“六定”责任清单,真正把农村公路建设责任落到了实处。政策引领到位,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到位,把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从2015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配套项目管理费80万元、质量检测费37万元;按照“1472”标准每年落实养护资金7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解决了养护资金短缺的问题。

  健全“三项机制”促发展。针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薄弱环节,积极探索科学的管理机制,加速推进交通脱贫攻坚进程。健全管理机制,落实项目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工程质量监理制、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黑名单通报制六项制度,成立了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编写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丛书,严把工程设计、原材料检测检验、机械设备进场、分层验收、施工管理、试验检测“六个关口”,严格执行农村公路“七公开”制度,有效确保了工程质量。健全养护机制,在全省率先试点建设“五位一体”区域性交通综合服务中心,组建了以“县站、乡所、村民小组、公益性养护人员”为主的养护队伍,实施通村公路“乡管理、村实施”养护模式,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优良率达62.8%;按照“政府主导、交通规划、林业投资、全民参与”的模式,建成公路绿化示范长廊443公里,实现了县域内国省干线、县乡道、260个行政村通村公路绿化3个全覆盖。健全运营机制,坚持路运一体,与客运同步、与货运联网、与产业配套,投放班线25条、运营车辆120辆,做到乡有客运站、村有简易站、路有停靠点,“交通运输+产业扶贫”成效明显,有力带动了农村商贸繁荣、民生改善、产业升级。

  坚持“三个优先”补短板。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助推器”,全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提质增效、科学发展。坚持规划优先,在农村公路规划上,优先考虑扶贫路和“双联”帮扶路等建设,把着力点放在打通断头路、连通公路网上来,按照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路同步推进的原则,建成通村公路175条920公里,实施211个行政村413个自然村小巷道硬化工程,有效改善了乡村面貌;结合西灵山等6个5万亩干鲜果示范基地和邽山生态园建设,配套建设产业路38条212公里,农村公路成了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坚持计划优先,以交通扶贫规划、精准扶贫交通支持计划项目库替代年度计划,积极争取省市对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给予倾斜,优先解决贫困村道路不畅的问题,建成贫困村通畅工程34条133.3公里。坚持落地优先,2015年以来,建成通畅工程78条392.4公里、“千村美丽”村组道路70公里;县财政按照每公里10万元的补助标准,建成砂砾路200公里。今年实施的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232.45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72.7公里、转移支付农村公路4.36公里、自然村砂砾路123.5公里、“千村美丽”村组道路30公里、红崖观至方湾村扶贫公路15公里等稳步推进;自筹资金建设精准扶贫桥梁5座、旅游砂化道路11.6公里,累计完成投资594万元,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在线走进澄源巷(图) 天水在线赴杭州阿里巴巴总部参观 天水藉河红桥段开始蓄水(组图) 天水在线航拍玉泉观(图) 《桃李梅》在长春精彩上演(图) 宝兰客专天水南站(图) 天水高考第一天掠影(图) 天水在线航拍东岔站(图) 天水人的夏天从一碗锅鲰(面鱼)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