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念故乡的山,我思念故乡的水。青青的山,清清的水,我的清水呀,我的故乡啊……”
这是舞台剧《轩辕大帝》在序幕“梦回清水”和尾声“天下大同”中遥相呼应的一段嘹亮歌声。这歌声是发自剧中一号主人公轩辕大帝万般深情动人心弦的辽远呼唤,这歌声也是今天的清水人借轩辕氏之口抒发甘肃人浩然情志的心曲。剧场里的气氛难得的热烈。这不只是兰州观众一种看戏的礼节,更多的是对这部历经三年打造剧作的认肯与赞美。
在甘肃省推动戏剧大省建设优秀剧目展演的开幕式演出,来自清水县的大型传奇歌舞剧《轩辕大帝》一举夺得先机,赢得了观众,以其深远凝重的思想主旨和开放包容的舞台呈现,生动体现了甘肃戏剧孜孜追求与时俱进的传统精神。我们感谢清水县艺术家们创造性的激情奉献。这出剧目称得上是全省大力建设国家级华夏文明创新区文化背景中所产生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秀作品,为今天我省各地的戏剧发展提供着许多值得研究的重要题课与经验。在我看来,《轩辕大帝》至少有以下三点最需要人们予以理解。
一、让历史的远古的贤哲真正“活起来”,将人的“自意识”觉醒,淡化事件本身的约束,避免舞台版的人物报道,在盈溢着真情的戏剧框架中展现主人公的传奇故事。甘肃大地是中华民族与文明历史的重要发源地。伏羲、女娲、西王母、不 、公刘、岐伯……这些远古时代杰出的民族代表人物是甘肃丰厚博大的精神财富,早已是剧作家们描写的重要的人文题材。
然而从舞台剧创作实践来看,这类特色题材容易写成舞台版的远古说教,因为人物传记中的矛盾冲突多是与自然灾害的反复较量,受事件影响,主人公往往概念大于形象,与观众的现实生活感受不易呼应起来。《轩辕大帝》则是将公元前两千八百多年前生长于清水这片大地的轩辕氏血肉丰满地灵动起来,“故乡的热土把手烫,清水的树下有荫凉”;剧中的轩辕氏在生活与精神双层领域的历史发展中发现真理:“只有消弭无休止的争战,才能获得永久的和平”。轩辕氏是族群中的智者、仁者,脱胎于逐鹿乱世事件之困厄而走向文明自觉,终究迎来了“八荒归一”,终于与战神蚩尤也结成兄弟,被族众拥戴为中华民族第一帝。然而轩辕氏是清水沃土上的一员,他感念黄土对他的养育,不论拓疆到哪里,他都始终怀念自己的故乡,他的真情天地可鉴。这种觉醒的自意识与对故土的怀念、抒情之举恰恰是创作主体塑造戏剧人物的重要手段,很容易让今人在精神层面和生活经验上都能与轩辕黄帝心领神会,情境交融,正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种由人的心灵外化出来的轩辕大帝形象具有人们追求的诗一般的艺术高界,完全可以引动观众的情绪以护养今天人们的精神家园。
二、让主人公从历史功绩中“走出来”,以平民化的视角赋予世俗的矛盾冲突,在编织人物关系、书写个性色彩的情节纠葛中,重在人物心理和情感层面的细腻刻画。观众看到舞台口两侧标示的“创制指南、舟车四方、设官司职、政体滥觞;踪迹六书、文典耀映、宇内一统、铸鼎开疆”,这些伟业的概括均是对轩辕大帝的文字宣示,这种提示只是总导演杨成伟展现剧情的一种补充与舞台装饰。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在编导所编织的故事开端第一场戏“少年壮志”的比武中,轩辕氏因有自己心仪的人嫘祖而拒绝了冷艳妖媚的蛇族部落首领雨师对他的爱慕,致使雨师在蚩尤的撺弄下报复了轩辕的父亲少典;第三场“寻铜护族”中轩辕氏与女儿慧珠为雪仇恨而发生冲突,第四场“大爱无疆”雨师因蚩尤的贪婪与嫘祖的大爱而转念解救嫘祖母女,直至轩辕氏用九天玄女所馈赠的轩辕宝剑震慑了自称战神的蚩尤并与之和好,剧作将轩辕大帝的行动冲突均投放在普通人众的世俗视野中加以观照,轩辕氏是族群中活生生的一员,实乃“性情中人”,他的喜怒哀乐与芸芸众生一样有真实的生活依据,但他性情中与普通人众不一样的地方正是他高瞻远瞩非常人可比的具有卓越个性光辉的展示。嫘祖的牺牲给轩辕氏带来巨大悲痛,但他战败蚩尤却没有将其处死,从而使顽固的对手终于在心理上出现了转化,这种看似违反常理的行为刻画正是主人公性格、气格、人格最为出彩的一笔,当然能引起观众的震颤与联想,从而在精神情操的界域予以人类理性与文明的升华。纵观全剧世俗化情节的连贯起伏跌宕高潮正是作为戏剧艺术引人入胜的魅力所在。
三、以开放的创作心态“勇敢前行”,吸纳一切吸引当今观众的技巧手段,突出重点场面,平衡主次效应,让艺术与技术合二为一,秦腔与歌舞自然融合,营造出可人的形式美。舞台上,主屏副屏画面肆放的醒目彰显,组排灯光四射的绚烂恢弘,烟云荡漾飘流的梦幻意境,动漫曼妙诡谲的科技投影,歌队舞队上下贯通的齐整划一,人物服饰繁多庞杂的绚丽夺目……等等,均构成了现代歌舞剧的某种时尚,这种舞台展现在我省已经出现了三、四台样例。
而《轩辕大帝》的整体呈现在上述各个环节上的安排与处理收放自如恰到好处,因而没有造成适得其反的负面作用。同样,对于秦腔的口白、唱腔、做功与武打在塑造各种人物性格形象时尽出其彩,也把握住了火候,俨然成了这出舞台剧的艺术新创——这样做并非只是为了吸引秦腔观众。正是因为导演充分发挥了秦腔演员的“四功五法”能力,在细腻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特别在生死关口所表达出的秦腔的独特作用,才使舞台与剧作的主人公最终并没有被具有视觉震撼力的现代科技“吃”掉,才没有被大场面营造气势的歌队舞群所淹没。
从整体上分析,这台剧目秦腔所占的比重并非与歌与舞平分秋色,秦腔所占比重至少占了全剧的一半,而且多在细腻揭示人物心灵况味时发挥了强有力的艺术作用,引发观众深层的审美波澜。譬如轩辕大帝(蒲建民饰)与蚩尤(王建国饰)冲突的情感交锋,雨师(赵丹饰)与嫘祖(许扣饰)内心冲突的揭示,慧珠(吴彩民饰)与雨师的撞击情节,秦腔的唱段和做功都来得那样自然得体有“煽情”的力度。究竟是歌舞剧吸纳了秦腔,还是秦腔吸收了歌舞元素还有待深入探讨。不过这方面,该剧目的出品人和编导似乎对秦腔的魅力底气不足,因为此剧在去年参加秦腔艺术节时标示为“西秦腔歌舞剧”,为何今天不愿标出“秦腔”二字呢?虽然我们没多少必要刻意辨析这个问题,但秦腔在这出剧目塑造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全过程中所发挥出的艺术能量绝对不应该低估。
原址链接:http://rb.lzbs.com.cn/html/2016-01/10/content_143963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