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全县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在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扶贫攻坚、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出了一批战斗力强、先锋模范作用好、业绩突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个人。为了宣传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在建党94周年之际,清水县属新闻媒体开设【庆七一】专题专栏,宣传报道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先进、学赶比超,积极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庆七一】
借力双联促发展 建设小康文明村
——清水县张杨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谋发展奔小康侧记

张杨村位于永清镇北部高山地带,距清水县城12公里。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总人口204户1064人,现有党员30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下设4个党小组。全村土地总面积6686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708亩,耕地面积4978亩,人均耕地4.7亩。曾经的张杨村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产业支撑,是永清镇18个行政村中典型的贫困村。近年来,尤其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张杨村巧妙借助双联的东风,不断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使全村群众生活和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980元。2013年2月被评为全县“文明示范村”,2014年1月被评为全县“十佳示范新村”,2014年3月被评为全市“文明村”。

——走出致富的新路子
2012年春天,一场双联行动的东风浩浩荡荡拂煦着陇原大地,省委“力争通过八年的努力,让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号召,唤醒了偏远乡村广大贫困群众的致富梦。张杨村党支部一班人也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帮助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难得机遇,一定得牢牢抓住。对此,村班子成员积极响应县委和镇党委的政策号召,迅速摸清各家各户的发展意愿和所需所求,有针对性的建立起双联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帮扶的对子。李江生,曾是永清镇张杨村的一个“羊倌”,常年守着10来只土绵羊过日子,虽然也想过扩大养殖,但因手头缺钱,加之没技术,这个想法就一直沉睡在了他心里。双联行动中,村上把他确定为县委书记刘天波的帮扶对象,在县委刘书记的双联帮扶下,协调落实养殖资金11万元、妇女小额贷款8万元,帮他家建起了占地4亩的标准化养殖场,养殖波尔山羊400多只,县畜牧局的技术人员手把手教会了他波尔山羊的饲养技术。李江生家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现如今,一年10多万元的养羊收入让他家过上了殷实富足的生活,2014年新盖的二层楼房成了村里最惹眼的建筑。村支书李四生说,在双联行动中,张杨村有47户像李江生这样的特困户得到了双联单位和双联干部的帮扶,其中有21户通过帮扶搞起了牛羊规模养殖,找到了各自的致富门路。

同时,为了让全村群众集体富起来,村党支部多次与双联单位积极沟通协调,在通过全覆盖式的走访调研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全村发展规划,将核桃产业确定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长效主导产业。积极协调双联单位争取项目,在车道河流域新修梯田10000亩,全村栽植核桃4978亩,户均24.4亩。现在,一走进通往张杨的村道上,一片片核桃园生长繁茂,有些已经挂果,群众正在自家的地里为果树施肥。村主任成石燕说:“我们张杨村近5000亩的核桃园是群众增收的绿化银行,再有三年,果园将大面积挂果,挂果初期,每亩收入按2000元计算,平均每户光果园收入就达4万多元。”

——建设美丽的新家园
针对村上基础设施条件差,村庄建设落后的现状,村两委班子坚持把改善全村基础设施作为环境整治的突破口,借助双联帮扶之力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优化升级。积极协调争取并组织实施了村组道路硬化、农村危旧房改造、村文化广场建设、校舍维修改造、“一事一议” 小巷道硬化、“一池两改三化”等一批惠民项目,累计落实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建成通行政村、通自然村水泥路18.1公里,硬化小巷道53条1.88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房94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5套、太阳能路灯43盏;拆除占道房屋12户18间,拆除破旧围墙79户,建文化墙86面;建成文化广场1200平米、停车场291平米;新修垃圾屋1处,垃圾填埋点7处,安装垃圾箱35个。正在打扫自家门前卫生的村民朱建平高兴地说:“这几年我们张杨村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以前我们是永清镇出了名的穷村,如今我们走的是水泥路,吃的是自来水,住的是砖瓦房,每次劳动回家,洗个热水澡,一身的乏气一下就没了,感觉自己和城里人没啥区别了。”

村庄面貌的变化,带来的是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改变。自从村内巷道硬化后,每周2次的集体打扫卫生成了铁的制度。渐渐地,群众也养成这种文明习惯,家家户户院里院外的卫生都打扫得干净整洁,每个人也都把自己打扮得很“精神”,在村内行走,一股蓬勃朝气迎面扑来。

——精准扶贫的张杨模式
今年,清水县启动了双联行动精准扶贫“11558”干部下基层活动,实现了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的融合发展。张杨村在这一活动中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张杨模式。

一是围绕率先建成山区小康示范村的目标,从道路建设、产业培育、住房建设等12个方面的重点需求出发,研究制定了村级脱贫奔小康作战图和施工图,进一步明确了任务,细化了标准和完成时限。二是对全村农户逐一进行了摸底,在准确掌握实情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分类,全村206户农户共划分基本小康户35户、生活宽裕户93户、巩固提升户51户、精准扶贫户20户、政策保障户7户。按照基本小康户抓示范、生活宽裕户抓提升、巩固提升户抓发展、精准扶贫户抓增收、政策保障户抓救济的分类提升目标,对五类农户采取“一户一策”的帮扶办法,制作农户明白卡,明确了年度发展目标,有效增强了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建立“下基层干部、村组干部、党员和致富能人”四级帮带责任体系,采取“4+1”的方式,统筹各种帮扶力量,同向定向发力,助力20户贫困户精准脱贫和51户巩固提升户稳步发展。四是建立了“智慧清水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对全村20户精准扶贫户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条件、收入情况、帮扶情况等内容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动态监测。张杨村下基层队员,清水县委办副主任张伟介绍说:“张杨村精准扶贫的最大特点就是把精准扶贫与全面小康同步推进,通过对农户的分类提升,在重点扶持精准扶贫户发展的基础上,统筹抓好其他户年度提升目标,确保在2020年全村全面建成小康。”

自全县“11558”精准扶贫干部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帮扶队员已协调相关部门为张杨村修通产业路15公里,送化肥54吨、地膜4吨,提供行道树苗木360株、优质核桃树苗5300株,对25户光伏扶贫项目户进行了前期摸底。为贫困户张碎虎帮砖、帮资金,使其盖起了砖瓦房。最近一段时间,平均每天都有两三拨来张杨村检查或取经的工作组,在清水,精准扶贫的张杨模式已成为大家学习借鉴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