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清水>>正文
【新年开新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强起来(图)
(2014-1-27 9:21:09)  来源:清水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打印本页

(西灵山6万亩核桃产业化综合示范工程)

  近年来。清水县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有力有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林果、畜牧、蔬菜、劳务四大优势产业和半夏等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2013年,清水县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建设“1334”工程,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调整结构、夯实基础等重点任务取得突破,全县农业增加值增长10%,提高了3个百分点。干鲜果基地建设任务超额完成,果园管理得到加强。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和58个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粮食总产实现了“十连增”。2014年,清水县将进一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强起来。 

(杜沟村群众种植半夏)

  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清水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抓好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和优质马铃薯种植,确保粮食总产量在正常年景下达到17万吨以上。围绕全省“1236”扶贫攻坚总体要求、全市“1461”扶贫攻坚工程,结合县情实际,扎实推进全县“1636”扶贫攻坚行动,突出整流域推进和开发式扶贫,全力实施南部五乡镇20 万亩连片综合开发项目,切实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和坡改梯建设力度,集中连片推进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全面完成白沙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启动实施白沙乡、秦亭镇、松树乡岘子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高度重视地质灾害治理,实施好甘肃东部百万亩土地整理项目清水子项目。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的机遇,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机修梯田、堤防治理、节水灌溉、山洪灾害防治五大水利工程建设。围绕做大做强经济林果、畜牧业、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做精做强“陇蔬源”蔬菜、“金宝”马铃薯、清水半夏、清水大麻、清水黑木耳、清水薄皮核桃、清水粉壳蛋、清水土鸡等“八大品牌”,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开展劳务技能培训)

  同时,清水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三个不能变”,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充分发挥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点60个。要坚持“正面引导、加快流转、规模经营”的原则,按照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林则林的思路,把握相关政策,将荒芜土地集中向经济能人流转,走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路子,切实解决撂荒地问题。要鼓励支持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参与土地承包流转,提高规模经营水平。要尽快建立特色优势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必然会遇到的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问题,推进新型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确保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合作,建立以订单、合同、股份等为纽带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加工增值环节的收益。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结合我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编写教材、整合资源、落实责任,抓好农民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系统化、专业化、长效化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

(清水县泰山庙塬千亩高原夏菜)

摄影相关图片
走进梅江村拜早年(图) 踏雪香积山(组图) 探访闫家沟冰瀑(组图) 赏雪水帘洞(图) 清水县贾川乡梅江村(图) 麦积山2013年的第一场冬雪 金秋十月赏红叶(图) 石门秋景(组图) 走进“辣椒之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