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践诺自奋蹄 争先恐后创新业
——清水县创新绩效考评促发展
中共清水县委书记 刘天波
(2012年11月9日)

(图库资料 清水县委书记刘天波)
绘就新蓝图,开创新业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强劲号角中,在建设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西部科学发展特色县的崭新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施了新的绩效考评机制,激活了科学发展引擎。

(图库资料 县委十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
一、量体裁衣出实招。创新考评载体,激活考评机制,防止一刀切,增强针对性,是我们创新探索的第一步。我们在今年全面实施的新的《清水县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中,把全县18乡镇、23个党群部门、29个政府部门、29个重点单位和23个省市垂管单位全部纳入考评范围,新纳入了受到群众关注的29个重点单位,对考评对象实施了“无缝覆盖”。特别是通过征求意见,立足“被考者”工作职责和创造潜能的明显个性差异,对乡镇和部门分别实施了“十星制”和“责诺评”绩效考评新机制。这种“量体裁衣”的新变化破茧而出,改变了考评形式的千人一面,使考评工作一步到位,真正触动了被考者的敏感神经。

(贾湾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全面发展见真谛。创新绩效设置,摒弃上级下达的单方确定模式,防止绩效考评误导政府行为,真正把乡镇和部门引导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是我们创新探索的落脚点。首先,县上帮助指导乡镇和部门,围绕消化和对接全县发展战略蓝图,提出了承担大局的工作目标;围绕履职尽责,提出了发挥职能的工作目标;围绕奋发有为,提出了自主创新的工作目标。其次,按照“上下互动、共商大计、同创新业”的新思路,由乡镇和部门集思广益,认真研究,把各自的上述三方面目标,“自下而上”上报,经县委、县政府讨论,确定为绩效考评内容。这一创新,根除了考评目标“上面定、下面完;一根筋、两张皮”的弊端,使被考者在发展大局、工作职责和创造空间上都有了思考谋划和干事创业的主动性,既确保了全县发展大计的落实和推进,又调动了被考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村通畅公路)
三、追星践诺自奋蹄。创新履责方式,改变被动状态,围绕共同目标,张扬个性特质,焕发创造潜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是我们创新探索的核心点。一是乡镇“十星制”把体现科学发展要求,涵盖全面小康建设,共性个性兼具,承载具体工作的若干“星级目标”,分别归为经济发展星、产业建设星、乡村建设星、社会管理星、民生改善星、教育质量星、文明进步星、党的建设星、机制创新星、工作亮点星“十大星系”,让乡镇对照“星系”谋发展,自找“星标”抓工作,成为争先恐后的“摘星者”。二是部门“责诺评”把县上对部门的工作要求和部门自身的职责愿望充分结合起来,让部门自定目标做承诺,践行承诺受考评,成为一诺千金的“兑现者”。三是不相关、不可实现、不可控制的工作不列入考核范畴;新的工作重点可及时进入“星级目标”和“承诺目标”;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创新,让乡镇和部门由“被动完任务”变为“请命干工作”,真正释放了“动脑筋、抓谋划;拓思路、务实功;多干事、多得星;干实事、兑承诺”的内在动力,使考评工作焕发出强大生机。

(清水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集中审核中心)
四、群众满意是标准。创新考评主体,把“群众满意”标准真正体现在绩效考评之中,是我们创新探索的着力点。一是广泛开展“献计献策”活动,让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绩效考评创新。二是向全县公布“十星制”和“责诺评”考评新机制,让干部群众关注绩效考评创新。三是让乡镇和部门向全县人民庄严承诺“摘星目标”和“承诺目标”,让全县人民监督绩效考评。四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群众代表担任相关工作的“评星员”和“评议员”,让群众广泛参与绩效考评。五是开展县四大组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乡镇和部门,乡镇对部门,部门对乡镇的“背靠背”评议打分,采集各方意见充实绩效考评。六是开展“群众满意度”抽样调查,倾听民意民声检验绩效考评。这一创新,让群众成为考评主体,使考评工作赢得了群众支持,引起了社会关注。

(永清镇西关社区便民服务大厅)
五、阳光运行抢人眼。创新运行方式,让绩效考评在阳光下运行,让考评结果可信可用,是我们创新探索的聚力点。一是创新领导形式。考评工作由县上统一领导,县考评办具体负责。县考评办在向全县公开每颗“星”、每项“承诺”的内容确认、标准设置、达标验收、分值评定、考评流程、考核部门及人员等内容的同时,实施精细化、专业化和制度化的阳光考评工作,消除了多头考评、各自为政、暗箱操作等问题,变“上级说了算”为“大家说了算”,大大增强了透明度。二是创新组织形式。乡镇和部门可及时将自己认为达标的“星级工作”和“承诺事项”申请县考评办验收,考评工作形成了常态化。“应付”和“坐等”年终考评的工作思路被彻底破除。大规模年终考评只看亮点的问题也得到解决。平时工作动态掌握得更及时、更准确了,做决策、抓工作的着力点也更到位了。甩掉沉重包袱,灵活“大查大比”,既看亮点学榜样,又看落后找差距,丰富了考评形式,晾晒了工作绩效。乡镇和部门把平时工作看得更重、抓得更紧了。三是创新管理形式。把“夺星得分”与“践诺得分”的动态排名情况,以督查通报、在县电视台和县城广场电子屏上公布等形式,让全县及时掌握,广泛评议。这一创新,让群众把乡镇和部门的“工作形象”看在了眼里,说在了嘴上,记在了心上,给乡镇和部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社会舆论压力和鞭策。

(昊峰集团天河生态酒业城技改扩建项目)
六、责权对等评分值。创新量化流程,负起责任心,出好“成绩单”,是我们创新探索的关注点。一是实行年度千分制量化考评。乡镇和部门在千分制内争取最大分值,开展争先进位。二是明确“星级分值”和“承诺分值”。挣到了哪颗星,兑现了哪项承诺,就得相应分值。三是“责权对等”。各个环节的打分资料,都严格备案,谁打分谁负责,谁出错追究谁。四是确定分级指标和复合型指标计算权重。最大限度地衔接了省、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五是扩展考评视角。考评分值的单项确定和全面汇总由县考评办牵头,相关部门、干群代表、企业代表参与资料提供和审核环节。实现了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专业评估、社会公众多元考评的有机结合。六是加强监督检查。组织专项督查和明查暗访,开通群众热线和专门网站,对“不作为”和“乱作为”及时惩戒,对有效投诉和发现问题予以扣分。

(德隆经济适用房建设)
七、激励机制活而实。创新激励机制,让绩效考评成为指导工作的指挥棒,推动工作的杀手锏,是我们创新探索的闪光点。一是在半年总结中,对“摘星得分”和“践诺得分”前六名的乡镇、党委部门、省市垂管单位和前十二名的政府部门进行通报表扬;对后三名的乡镇、党委部门、政府部门和垂管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和集体谈话,并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向上反馈垂管单位的考评结果;对最后一名的乡镇、部门和单位,其主要领导向县委、县政府做出深刻书面检查。二是在年终总结中,以政治激励、经济激励和风险激励形成激励导向“组合拳”,以直接的利益关联落实绩效评价的激励功能。在政治激励上,把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任用、奖惩、培训和年度考核等次评定的重要依据。在经济激励上,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发放绩效奖。在风险激励上,对乡镇计划生育、乡镇和部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违法违纪、安全生产、项目和招商引资,由县职能部门“独立考评”,实行“一票否决”;被“一票否决”者不进入年度综合表彰。这一创新,将考事评绩与选人用人相结合,发挥了激励约束的导向作用。

八、绩效文化暖民心。创新绩效文化,凸显发展之要、群众之愿、管理之魂,是我们创新探索的切入点。我们的创新实践,鲜明地凸显了“量体裁衣”、“全面发展”、“群众满意”、“阳光运行”、“权责对等”等科学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凝心聚力和民意回应,高度重视“显绩”与“潜绩”、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的协调平衡,改变了绩效考评作为“施压”工具的传统形象,传递了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绩效理念和崇尚实干的坚定态度,不仅使绩效考评深入官心民心,得到社会认同,而且实现了“被动应考”到“主动迎考”的重大飞跃,切实增强了各级组织和干部群众科学发展创新业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惠民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育了得民心、顺民意、励民志、暖民心的绩效文化。

(红堡镇小泉村“一池两改三化”工程)
今年以来,在新的绩效考评工作推动下,全县上下围绕 “率先突出川区、着力提升山区、示范发展园区、统筹城乡全局”的“五大突破”、“五大重点”和“五大保证”,开创了“追星践诺自奋蹄,争先恐后创新业”的新局面,基层工作呈现出思路活、魄力大、起点高、势头猛、节奏快、进展好的新特点。

(土门乡朱王村养牛小区建设)